太祖|原以为明代君臣的关系很好,没想到是这样的!

导语:原以为明代君臣的关系很好,没想到是这样的!明代君臣冲突的基本面貌如何?这是需要澄清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典型事件与凸显的形态两个方面入手,梳理明代君臣冲突的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明代君臣冲突的一般特征。
太祖|原以为明代君臣的关系很好,没想到是这样的!
文章插图
在洪武一朝,以官员批评皇帝为核心的君臣冲突不若后世显见,然亦不是全无迹象。如太祖因孟子有民贵君轻之论,欲罢黜孟子配享孔庙,刑部尚书钱唐犯颜力谏,云:“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太祖虽然大怒,还是因为钱唐的抗争而下诏恢复了孟子配享地位。再如御史王朴有谏于太祖,太祖命将其戮死,后又召还,冀王朴改悔,王朴云:“陛下不以臣为不肖,擢官御史,奈何摧辱至此?使臣无罪,安得戮之?有罪,又安用生之?臣今日愿速死耳”。太祖大怒,促行刑,王朴路过史馆时大呼:“学士刘三吾志之:某年月日,皇帝杀无罪御史朴也”!洪武十三年,太祖杀丞相胡惟庸,并严令:“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宰相制度被废除后,在朝之臣无首领之官,太祖又屡兴大狱,导致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噤不敢言,总体来看,少见臣对皇帝的政治批评,太祖凭借开国之君的威望,强势主导了君臣关系的展开。
太祖|原以为明代君臣的关系很好,没想到是这样的!
文章插图
建文帝祚短暂,相关史事又因后来成祖刻意掩饰,四年间君臣关系如何已难见全貌。根据《明史》记载,御史尹昌隆曾有谏曰:“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临百官,故能庶绩咸熙,天下乂安。陛下嗣守大业,宜追绳祖武,兢兢业业,忧勤万几。今乃即于晏安,日上数刻,犹未临朝。群臣宿卫,疲于伺候,旷职废业,上下懈弛。播之天下,传之四裔,非社稷福”。建文帝答曰:“昌隆言切直,礼部其宣示天下,使知朕过”。由这段史料可见,建文帝对臣下的政治批评尚能虚心接受。
太祖|原以为明代君臣的关系很好,没想到是这样的!
文章插图
成化四年,英宗嫡后钱氏去世,按制当与英宗合葬帝陵。钱后死时,宪宗生母周氏尚在世,周氏欲死后单独与英宗合葬,宪宗为满足生母愿望,命大臣于帝陵外别选址以葬钱后。此事引发了朝臣的一致反对,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集廷臣九十九人议,反对别葬钱后,“(魏)元偕同官三十九人抗章极谏,御史康永韶亦偕同官四十一人争之,伏哭文华门,竟得如礼”。
太祖|原以为明代君臣的关系很好,没想到是这样的!
文章插图
宪宗设立西厂,由太监汪直掌管。西厂是直接隶属于皇帝的特务机关,“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西厂之设引发了士大夫群体的一致性反对,成化十三年五月,大学士商辂上《革西厂疏》,疏云:“近日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网太密,官校提拏职官,事皆出于风闻,暮夜搜捡家财,不见有无驾帖,人心汹汹,各怀疑畏。内外文武重臣托之为股肱、心膂者也,亦皆不安于位。百司庶府之官资之以建政、立事者也,举皆不安于职。商贾不安于室,行旅不安于途,士卒不安于伍,庶民不安于业,承平之世岂宜有此?究其所以,盖缘陛下委听断于汪直之一人”。
太祖|原以为明代君臣的关系很好,没想到是这样的!
文章插图
光宗在位仅一月,一批东林士人在此期间复职,此间君臣冲突迹象不显。天启初年,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交好,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御史周宗建请出客氏于外,不听。给事中倪思辉、朱钦相等相继言,皆谪外任”。天启四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随后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国子监祭酒蔡毅中率其属抗疏言:“学校者,天下公议所从出也。臣正与诸生讲《为君难》一书,忽接杨涟劾忠贤疏,合监师生千有余人无不鼓掌称庆……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数日以来,但有及忠贤者,留中不发,如此蒙蔽,其中宁可测哉”!诸臣疏入,熹宗皆不纳。天启五年三月,“逮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削尚书赵南星等籍。未几,涟等逮至,下镇抚司狱,相继死狱中”。
太祖|原以为明代君臣的关系很好,没想到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