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为什么元皇陵一个都看不见,明皇陵无一被盗,清皇陵却被盗多处?

这三朝皇陵的最终结局如此天差地别,原因在于盗墓贼除了关心皇陵到底值不值得去进行“地下考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这群人也是有职业道德的。
元皇陵一个都看不见,其实是因为藏得深又无迹可寻,盗墓贼也就懒得去找。明皇陵无一被盗则是由于除了盗墓贼的职业操守之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盗亦有道),满清及民国时期都将它们保护得很好。而清皇陵不仅十分扎眼,在战乱时候又没人管,自然会被盗多处。
陵墓|为什么元皇陵一个都看不见,明皇陵无一被盗,清皇陵却被盗多处?
文章插图
古代帝王都称万岁,而且陵墓在人们心中一直都是件比较忌讳的事情,被视为大凶之物也不为过。但许多皇帝刚登基,就着手给自己修建陵墓,为自己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死后安息的场所。随他们入陵的自然还有大量珍贵的陪葬品,好让自己死后继续享用生前的权力及荣耀。
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里,这些陪葬在皇陵的奇珍异宝应该都算是价值不菲,毕竟能被皇帝看重并且陪葬的物件都肯定是精品。所以自古以来,不管黑白两道的盗墓贼,一直都对皇陵念念不忘。比如三国时期曹操为了打仗的经费,专门设了摸金校尉这个官去名正言顺的盗墓。
陵墓|为什么元皇陵一个都看不见,明皇陵无一被盗,清皇陵却被盗多处?
文章插图
或许有人会对价值连城没什么概念,那就拿一件民间收藏品的明码标价举个例子。在2017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以超过2.94亿港元的价格拍出,创造了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试想下流落民间的物件都值天价,更何况皇陵里的东西呢?
所以几乎每个朝代,每座皇陵四周都有盗墓贼的踪迹,但令人称奇的是,为什么没有听说过元皇陵被盗的记载呢?
元朝时期,不管承认与否,中国也只能算是蒙古帝国管辖的一部分,因此元朝的皇帝也是蒙古族人无疑。然而蒙古人的生死观与汉族人十分不同。汉族人死后大多遵从“入土为安、落叶归根”,但蒙古族人却追寻“自然之道”。这两种观念格格不入,来看看元皇陵的选择。
陵墓|为什么元皇陵一个都看不见,明皇陵无一被盗,清皇陵却被盗多处?
文章插图
据《草木子》记载:“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深沟一道埋葬。以万马蹂之使平。
简单来说,蒙古皇帝死后,负责料理后事的人,选中一颗大树,将中间掏空做成独木棺。然后将遗体放进去,再用黄金圈固定下葬后将土回填,然后让万千骑士纵马踏平。过几年之后草长起来,就看不到陵墓的痕迹了,随着时光推移,沧海桑田,想要寻找元皇陵更是难上加难。
这里估计很多人就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盗墓贼如果真的想要去找元朝的皇陵的话,应该也可以找到,毕竟他们是专业的,术业有专攻嘛。那为什么直到现在都很少看到盗墓贼去光顾元皇陵的消息呢?其实这是因为盗墓贼存在着空手而归的高风险。
据说,元代皇帝除了上文说的密葬之外,还喜欢薄葬。薄葬也就是说,皇帝在下葬的时候,不会随葬太多的陪葬品,因为这个原因的存在,那些盗墓贼对元代皇帝陵墓更加没什么兴趣,毕竟如果付出了太多经历,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被通缉那就得不偿失了。既然都不去找,自然也就导致了元陵一个都看不见。
陵墓|为什么元皇陵一个都看不见,明皇陵无一被盗,清皇陵却被盗多处?
文章插图
所以,元皇陵找不到,也算是情有可原,毕竟投入过多却没有回报的事情傻子都不会去做,那紧接下来的明朝皇陵为什么能做到无一被盗呢?
说起明皇陵,主要是指在南京的朱元璋的明孝陵,还有北京的明十三陵。毫不夸张的说,明皇陵是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皇陵集群,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要知道,上文就说了,皇陵里的文物肯定非常多,明皇陵也不例外。比如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墓里可能存在,让所有人都眼红的文学巨作《永乐大典》。盗墓贼破天荒的没有选择明皇陵,这是为什么呢?
一、满清为了拉拢汉人,保护明皇陵。清朝入关后,考虑到汉人还是有非常多的。为了让汉人对满族人不那么排斥,也是为了取得汉人的认可。于是满清统治者有意识的派兵保护明皇陵,毕竟这是汉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帝王们的陵墓。康熙上台后,还专门对明孝陵进行过拜祭。所以清朝时期几乎没有盗墓贼去打明皇陵的主意,毕竟抓到了可是要有生命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