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误锁二乔的历史|不是主流思想,却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法家思想( 二 )
董仲舒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后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算是彻底落幕了 , 但是各大流派却没有被消灭 , 它们或许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 。 中国古代强调以德治天下和以法治天下结合 , 董仲舒开始后的社会道德 , 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成为了评判一件事情和人的主要标准 , 渐渐地成为了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 , 不遵守的人就要按照犯法处置 , 在处理一些案件的时候也会着重考虑仁义之道 , 但是法学是否就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毫无用处?
文章图片
董仲舒画像
在儒学成为社会主流之前 , 法家已经帮助中国古代社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也较为完美的切合了封建制度 , 那时整个国家治理已经离不开由法家创立 , 建立的各项制度和体系 , 这个时候儒家的独尊是否需要推翻法家建立的一切体制呢?
当然不可能 , 有一个词语叫"外儒内法" , 表面上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 但是真正在指导政治体制运转的却是法家思想 。 当然了其中肯定有儒家思想 , 两者相互交融 , 缺一不可 , 是经过儒法合流后 , 形成的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 , 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了封建社会末期 , 时至今日都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文章图片
董仲舒画像
儒法合流 , 离不开法家的儒家化 , 儒家的法家化两个步骤 。 法家儒家化 , 指的就是在法学基础上 , 以儒学的思想知道立法 , 创立制度等各项工作 , 儒家法家化就是在推行礼制的时候强调法制的重要性 , 二者相辅相成 , 不能割舍 。 可以说法家思想从来就没有从社会主流思想当中被驱逐 , 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仍然存在着 。
但是为何法家思想明明比较切合国家的治理何运营 , 却只能融入儒学才能使用呢?儒学强调仁义礼智信 , 而法家强调严苛法律 , 法家大多都是比较重刑法的 , 因此产生了重刑主义 , 法家思想认为所有的不规范行为都能用酷刑来约束 , 看以法家为主导思想的秦朝就知道 , 过于苛刻的刑法致使名声哀怨 , 因此才需要法家儒学化 。
文章图片
韩非画像
而中国古代千百年来 , 其实一直都是和平的时间占多数 , 因此才会出现这样儒法合流的情况 , 为的就是让法家更好的适应太平盛世时期 。 所以说 , 法家和儒家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 只是思想上的差异 , 更何况后来占据主导思想的儒家思想并不是单纯的孔子创立的儒学 , 而是融合了其他流派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才成为了能够延续千年不断的主流思想 。
儒家的成功离不开法家 , 法家也没有完全败给儒学 , 它只是换了种形式继续为封建社会服务 。 而同样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儒法两家思想能够互相融合 , 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想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部分 , 思想的包容性让儒学和法学都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
总结:法家在春秋战国和秦朝都占据着主导位置 , 它完美的抓住了当时的社会弊端 , 并能够针对性地用或是变法 , 或是改革的措施来掩盖这些社会弊端 , 因此才能够促进那个时代的发展 。 但和平时期 , 法家的极严酷刑就不适合国家的发展了 , 它必须做出改变 , 把自身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部分放弃 , 融合更适合的部分进来 , 这个时候入学就是最好的选择 。 其实法家的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不比儒学思想低 , 两者都是古代封建社会的灵魂思想 , 只是专注的领域不同 。 儒家思想在社会教化上确实是法家所不能及 , 但是法家的改革 , 构建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 , 更是一个国家运营的灵魂 , 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