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真正的收藏高手,可以捡漏!( 三 )


说到这里 , 可能有朋友会说 , 都是些小漏 。 那我就讲一个真实的捡大漏的真实故事 。 我有个玩瓷很在行的朋友 , 出手也比较大方 , 他买东西出的价格往往比人家会高一点 , 就是还价也只是稍微还一下 , 在当地出了名的 。 于是 , 经常会有人给他打电话 , 请他去看他们的东西 , 尤其是那些玩了十几年或二三十年的老玩家 , 要用钱想出点货 , 就找我这个朋友 。 一次 , 一个玩了二十多年的60多岁的老玩家打电话 , 请我这位朋友去他家坐坐 , 其实就是想卖点东西给我朋友 。 刚好那天我在这朋友那 。 我朋友就拉着我一起去了老先生家 。
一进门 , 老先生早就准备好了30来件各朝各代“名品”瓷器 , 放满了一地 。 其中 , 有宋代五大名窑、有元青花、明早期青花和釉里红、成化斗彩、康雍乾三代青花、粉彩、珐琅彩等等 , 每件瓷器边上都放着一本某知名专家(名字就不说了)出具的鉴定证书 。 老先生是个退休职工 , 很有礼貌 , 先请我们在茶几边的沙发上坐下 , 泡上茶递上烟 , 然后 , 一件一件的送到我朋友面前的茶几上 , 还给放大镜 , 让我朋友慢慢看 。 其实 , 我们进门时 , 扫一眼就已知道这些东西都不对 。 但出于礼貌 , 我朋友硬着头皮一件件的看 。 看了七八来件后 , 我朋友对老先生说 , 这段时间我东西买多了 , 手头有点紧 , 这些东西现在是买不起 。 高手就是这样 , 他不会说“东西不对我不要”这样的话 , 一方面人家是叫你来买东西的 , 不是叫你来鉴定的 , 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说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与藏家不必要的争执 , 出现尴尬场面 , 弄得以后真有好东西人家也不叫你了 。 本来我朋友借此想一拍屁股走人 , 可是 , 老先生说 , 便宜点的楼上有 , 那些瓶瓶罐罐都是早年收藏的 , 搞得我们进退两难 。 因碍于面子 , 我朋友说 , 如果方便带我们去看看 , 省得拿上拿下 。 于是 , 老先生就带我们上了楼 。 在三楼的一间存列室里 , 里面的瓶瓶罐罐还真有不少 , 其中一半是老窑瓷 。 这些东西虽然基本上都是普品 , 其中有些是残件 , 但基本上是老的 , 与楼下的那些形成鲜明对照 , 估计这些真的是老先生早年买的 。 每件藏品上面都贴着藏品名称的标签都已经发黄了 。 这时 , 我朋友看到一件大概十七八公分高 , 上面标着南宋龙泉窑贯耳瓶 , 施的是粉青釉 , 釉水肥厚 , 釉面微微斜着开片 , 玻璃光泽不强 , 只是足端有一处小磕 , 其它没毛病 。 从足端有磕的地方 , 可看到深灰色的胎质 。 我朋友一边叫我看看 , 一边问老先生说 , 这件龙泉窑怎么卖?老先生说 , 有点小毛病 , 拿个8万吧!我朋友说 , 6万怎样?老先生迟疑了一下 , 估计也是考虑到以后的生意 , 就答应了 。
然后 , 我们就带老先生去了银行 , 把这件藏品给交割了 。 在回来的路上 , 我朋友得意的问我 , 这件藏品怎样?当时我也有些兴奋 , 便说 , 你捡大漏了!我朋友说 , 说来听听 。 龙泉窑的胎相对厚些、致密些 , 釉面开片一般是直开片 , 玻璃光泽强一些;而南宋官窑的胎相对薄些、酥松些 , 釉面开片是斜开片 , 玻璃光泽弱一些 , 有点哑光 。 老先生把南宋官窑当龙泉窑卖给你 , 这不是大漏吗?回去好好请客 。 回到家里 , 我这位朋友就立即打电话给其他5位高手 , 并叫他们带一些南宋官窑的瓷片来 , 进行交流论证 。 通过交流论证 ,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件南宋时期郊坛下官窑瓷器 。 这件藏品的价格就不用说了 , 今年春拍 , 刘益谦花1.14亿在香港苏富比拍得过一件 , 足端也有毛病 。 我们不说拍卖价 , 就按拍卖价的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计算 , 也是个大漏了吧?这个真实的捡漏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不是民间没有五大名窑、元青花等名贵珍瓷 , 关键是你有没有机会发现 , 有没有能力看懂 。 不要一看到民间国宝就否定 , 不要一提民间有国宝 , 就说不可能 。 别忘了 , 许多馆藏国宝 , 早年都来自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