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常用“学富五车”夸赞饱学之士,那么“五车”到底是什么?中国作为“儒学”大国,从古至今都特别尊重读书人。因为读书人不仅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也可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对于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都功不可没。大家只要翻开史书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书籍都对读书人,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溢美之词。博学多才、才高八斗、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等成语,也都是对学问渊博之人的褒奖和赞扬。但是在夸赞读书人时,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却是“学富五车”。所为“学富五车” 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指的是是一个人的学问可以装满五辆马车。当然这里面所说的“五车”只是一个虚指。这个成语最终想表达的实际意义,其实是对一个博学之人的尊重和崇敬。
文章插图
特殊政体影响之下的“读书热”1.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标隋炀帝杨广开科举取士先河之后,一直到公元1905年被彻底废除。历经了1300年历史的“科举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作为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科举制”对于国家和读书人来说,是一种绝无仅有的双赢考试体制。在“科举制”的影响之下,各个朝代的读书人可谓前仆后继,都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升官、发财、娶老婆”。这一点其实可以从宋真宗,赵恒的一首诗中获得重要线索。
【 马车|古代经常用“学富五车”夸赞饱学之士,那么“五车”到底是什么?】
文章插图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从这首“劝学诗”中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风潮。因为只要用心读书并进士及第就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并且成为古代社会中的“人上人”。2.读书仅为“科举”的社会现实这种诱惑力和至高无上的人生愿景,对于任何一个读书人来说都无法抵抗。就像唐朝诗人孟郊一样,在四十几岁进士及第之后,为了表达自己中举的心情,会比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文章插图
但是大家也应该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考中进士,并获得“劝学诗”中所描写的一切。就比如身受“科举制”荼毒的范进,从20岁开始应试一直到54岁才中举人,并且因为高兴过度而出现了“失心疯”。笔者认为经过对比之后发现,这两个人的不同遭遇,其实就是封建“科举制”的本质。所以古代有很多人读书其实,只是为了“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尤其是对于一些生于贫苦农家的读书人来说,他们读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人生。
文章插图
在这种政治体制和科举考试的影响之下,很多寒门子弟都削尖了脑袋,甚至不顾一切的去研读所谓的“圣贤书”。废寝忘食、萤囊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成语,就是古代社会中男儿们,读书时最真实的形象和精神体现。在这些古代读书人之中,曾经出现了很多对古代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圣贤”。比如大家比较熟知的儒家先贤,“至圣”孔子、“亚圣”孟子,以及道家代表人物“道圣”老子和“庄周晓梦”的庄子。这些古代先贤和圣人们,不仅是普天之下读书人的始祖。而且他们也为后世读书人,树立了“勤学苦读”的典范。笔者认为如果用满腹文章、下笔成文,去形容这些学问集大成者,根本无法表达出他们广阔的思想境界,以及“富有四海”的知识储备亮。
文章插图
“学富五车”的实际内涵是什么1.“学富五车”的出处“学富五车”这个后世流传甚广的成语,其实出自道家重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撰写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这句话虽然之后短短的八个字,但是却道出了惠施是一个博学多才之人。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去分析,实际上说的是惠施是一个知识广博的人,他所读过的书或写过的文章,足足可以装下五辆马车。虽然这样说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是却足以证明惠施具有真才实学。“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原意是指五车书。但是其衍生意义却是指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古人之所以用“五车”去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广博,主要与当时的实际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
- 遗址|罗马遗址出土谜样的面具,经过研究,发现罗马的戏剧和现代不一样
- 春天|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
- 纸箱|铁罐、陶罐、木箱、纸箱,哪种包装最适合存白茶?分享成功经验
- 西天取经|孙悟空打死的6个强盗,把他们的名字串起来,你会发现如来的秘密
- 名酒|安徽这2大名酒,曾经红极一时,如今却已大不如前,越来越落寞
- 野客丛书|古代诗人最喜欢说,却不肯做的一件事,诗人的话千万不要信
- 酸菜炖粉条|酸菜炖粉条
- 面丁|不加一粒米的“牛肉小饭”,你吃过吗?经典早餐在家做,开启元气满满新一天!
- 中国达人秀|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入驻!3月起,去上话新空间探寻爱情的模样
- 陈小华|送别!一代传奇离世,曾留下许多老广州心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