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敏|法海“懂爱” 白蛇“忘情”

学美术出身,拍过多年广告,在创作上,张险峰总会找到一条路。但他发现,拍摄电影版《白蛇传·情》的难度在于需要将粤剧转变成另外一种语境,他甚至找不到任何参考。
和他不同,莫非从小跟着奶奶看戏台上的粤剧《白蛇传》。她曾把故事改编成小剧场音乐剧《青蛇》,2014年,她又成为舞台版粤剧《白蛇传·情》的导演。对于她而言,将粤剧转化为电影也是在不断攀峰。
“4K全景声+粤剧腔+水墨风+顶尖特效”,电影版《白蛇传·情》有别于过往戏曲电影,给资深粤剧迷以耳目一新之感;其灵动的气韵、“国风范儿”的电影美学,又对年轻观众构成强烈的吸引力。猫眼想看数据显示,30岁以下观众占比超七成。
非戏曲圈出身的导演和资深粤剧编剧,在碰撞中为电影版《白蛇传·情》开辟了一条怎样的新路?5月20日,导演张险峰和编剧莫非接受了南方日报采访人员独家专访。
东西融合??
现代技术服务“国风”意境
张险峰说,戏曲艺术是写意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对生活进行了高度概括、高度美化、高度提炼,但电影是写实的艺术,用电影的手法展现戏曲的精华,是戏曲与电影融合的难题。
将戏曲的“唱念做打”电影化,以往的戏曲电影多数保留了较多的戏曲舞台感。电影版《白蛇传·情》却另辟蹊径,运用国际顶尖特效制作并融入中国绘画艺术风格,实现传统艺术与电影语言的跨界融合。
事实上,对于如何建立一个让年轻人喜欢的美学体系,电影版《白蛇传·情》走过一些弯路。张险峰清楚,年轻人爱看好莱坞大片,他想过将好莱坞电影的奇幻场景、设计和概念用进来,但“发现违和感特别强”。这种违和感在于,西方电影的美学体系与极具东方美学的《白蛇传》是割裂的。西方美学讲的是立体、光影、景深、层次,东方美学讲究气韵、内敛、含蓄、留白。
影片东方美学意境的灵感来源于宋代美学。张险峰说,宋代绘画以文人山水画见长,突出写意、留白、简约,与讲究“留白”的戏曲艺术之间具有相当高的契合度。
以宋代美学作基础,并融合其他历史时期的优秀绘画艺术作品,影片慢慢综合成了一个具有纯粹东方美学的情景和氛围。小船流水、雾中断桥……一连串东方符号,点缀着整部电影的氛围。
为追求极致的东方美感呈现与震撼的视觉效果,影片采用前沿4K技术,特效镜头占全片90%以上,也就是说,西方的顶尖特效技术要服务于影片所追求的“国风”意境。
电影对东方美学的回归,恰恰戳到了年轻观众的审美点。在B站,不少喜欢“国风”的年轻人自发为影片“打call”。打动这些年轻人的,是灵动的仙侠水墨风画面,让人感叹“每一帧都是壁纸”。
虚实平衡??
曾小敏|法海“懂爱” 白蛇“忘情”】必须靠情感来支撑
张险峰坦言,影片依靠特效,弥补了传统艺术表现方式上的不足。
在戏曲舞台上,时空呈现和转换都是景随人动,以“水漫金山”这场戏为例,所谓的巨浪是靠演员们甩水袖来表现,点到为止。但如果拍成电影,很多演员一起甩水袖?观众会笑出声。
最终,电影主创团队选择以奇幻化的效果呈现,“水漫金山”的特效镜头展现了巨浪滔天的宏大画面,“燃烧经费”持续了6分钟。
如何让戏曲舞台上惯用的情景音乐、打击乐和交响乐做最佳的融合?如何实现粤剧唱腔和电影配乐的融合?音乐设计同样是戏曲电影面临的一大挑战。
莫非和导演、作曲敲定配乐风格的过程中,发给对方的文字动辄上千字。录制主题曲《圆我的愿》时,莫非和主演曾小敏一字一音地去琢磨,尝试了各种风格:激情的、独白的、旁观的、哀怨的……歌声响起,白素贞仿佛细细回忆起美好的过往。
改动较大的还有白素贞在金山寺里营救许仙那场打戏。在舞台上,曾小敏表演的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踢枪”。但这场戏被张险峰删掉了,在他看来,表演“踢枪”带来的问题是节奏失调。同时,白素贞进金山寺救许仙,是带着对法海的憎恨与被许仙背叛的怨气来的,在银幕上要透过白素贞面部表情和眼神来传递这种情绪,“而‘踢枪’是很炫技的,也讲究技巧,会影响情绪的表达”。
在张险峰看来,无论是唱腔、身段、文戏、武戏,戏曲更多是技术上的展示,但电影更多依靠剧情、人物和情绪来推动故事的发展,“电影必须靠情感来支撑,打戏的存在不是为了炫技”。
经过反复讨论,白素贞的饰演者曾小敏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她最擅长的长水袖作为“武器”开打,腾挪反转中,尽情挥洒出她对许仙的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