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农家妇女不识字但“敬惜字纸”, 夹了几十年鞋样的书原来是国宝

九一八事变后,以防不虞,政府下令文物南迁。1933年5月,教育部电令北平图书馆将宋元精本、《永乐大典》、明代实录等古籍南迁。接电后,北平图书馆即将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善本典籍运往上海,存放于公共租界仓库,并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负责管理。八一三事变后,随着局势进一步恶化,这批古籍(其中有60册《永乐大典》)又被运往美国寄存。古籍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运抵美国,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1965年,这批善本转运台湾,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永乐大典》 的收集工作进入新局面。1950年,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馆员顾子刚率先捐献3册; 1951年,著名藏书家周叔弢捐出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同年,在张元济倡议下,商务印书馆将其所属东方图书馆收藏的21册《永乐大典》赠送北京图书馆。同样是在这年7月,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归还中国11册,并由文化部拨交北京图书馆。1954年,苏联科学院又把大典“梦”字韵一册,送还中科院访苏代表团。1954年6月,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把原藏满铁图书馆的52册《永乐大典》送还。此后,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访问中国时,将原来保存在莱比锡大学图书馆的3册《永乐大典》交还我国。1958年4月11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两位副馆长梁思庄和耿济安将4册《永乐大典》,送交北京图书馆收藏。1964年,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总理还特批国家图书馆从香港藏书家陈清华手中购回古籍善本102种,其中就有4册《永乐大典》。
1983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竟然发现了一册 《永乐大典》。据说当时中华书局做了 《永乐大典》 的挂历,孙洪林看见后,说“这东西我家也有”,大家最初都觉得是个笑话。北京图书馆得到消息后,抱着试一试的希望,派专家来到孙洪林家中,一看居然是真的。这一册最早存放在孙洪林的姑奶奶家。老太太不识字,把书的“天头地脚”裁了下来,书用来夹鞋样。幸运的是,农家妇女因袭祖上“敬惜字纸”的传统,没有损坏有字的部分,使这册 《永乐大典》的内容得以完整保存。后来,孙家将此书通过掖县文化馆捐给了北京图书馆。
《永乐大典》的最近一次回归也颇具戏剧性。2007年5月,国家图书馆成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随后派遣专家组到各地调研古籍的相关情况。11月,程有庆和杨成凯一组,前往江浙沪,同一时间,故宫博物院的施安昌也在这三地调研金石碑帖。
“那天下午,施安昌跟我们说,有一个上海的老邻居有 《永乐大典》,想请我们看看。”程有庆记得,那天晚上,这位已经移民加拿大的袁女士,拿出两册《永乐大典》。“第一册,是影印本,大家心里有一点凉;第二册,从古籍真伪的鉴定来看是真的,书还保存着明代的包背旧装,可几位先生都不敢相信。”最后,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文物局组织傅熹年、张忱石等专家先后进行了四次鉴定,确认此册《永乐大典》为真品。几经周折,6年之后的2013年,这册《永乐大典》从书主手中成功购买入藏国图。
古籍|农家妇女不识字但“敬惜字纸”, 夹了几十年鞋样的书原来是国宝】国家图书馆现收藏有《永乐大典》224册,其中62册现暂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存世《永乐大典》的一半以上。另有200余册流落海外,散布在日本、韩国、英国、德国、美国、越南、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公私藏家手里。我们在希望这些国宝尽快回归的同时,也期待着解开正本下落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