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远书局|《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1:中国历史的财政逻辑与统一的代价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是前媒体人郭建龙 , 他花了差不多7年的时间 , 写完了这本书 , 出版之后 , 广受好评 , 我自己读完之后 , 也觉得是有高水准的书籍 。 所以 , 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下 。
逸远书局|《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1:中国历史的财政逻辑与统一的代价
文章图片
本期先给大家梳理一下中国历史的财政逻辑 , 说说维持大一统的代价 。
世人都知道 , 中国是一个早熟的国家 , 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中央集权制 , 毫无疑问 , 这是一个极大的制度创新 , 其统治技术的高超 , 也是让国外学者都深感佩服的 。 因为在古代交通与科技的限制下 , 人类几乎不可能在数百万平方千里的疆域内建立统一的国家 , 并让千里之外的人们都俯首听命 。
秦汉发明的中央集权制 , 是在地方上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 体系中的官员由中央任免与控制 , 对人民进行统治 , 同时又互相监督 , 互相制衡 。 换句大白话来说 , 就是中央的最高统治者 , 可以通过官僚系统 , 直接控制帝国内的任何人 。
大家都知道 , 古代官员是给皇帝打工的人 , 是中央政府豢养的统治工具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官僚机构作为帝国的维稳系统会逐渐膨胀 , 当超过不能靠正规的税收来养活这些体制内的官员数量后 , 皇帝就会在正规税收之外 , 想各种办法迅速捞钱 , 用各种手段从民间谋取财富 。
这时 , 最先进入皇帝视线的就是盐铁专卖的自然资源性国企 。 盐铁是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必需购买的商品 , 因为只许政府卖 , 所以老百姓只得花高价买 , 垄断前后形成的价格差 , 就变相的成了一种税收 。
随后 , 在汉武帝时期 , 货币发行权被中央政府所垄断 , 从而可以利用货币贬值 , 从民间抽取财富 。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 , 通货膨胀 , 钱不值钱购买力下降 。
第三个政府的取财手段是土地公有制 。 这项制度源自北魏 , 经过北周和隋 , 最终让大唐发扬光大 。 一方面它规定 , 当一个人出生 , 政府就给他分一块耕地 , 长大成年后 , 就必须向政府缴纳土地税 , 人死后耕地就被政府收回 。 另一方面 , 唐代皇帝允许各级政府与衙门拥有经营性的土地和资金 , 这看着是不是与现在的地方土地财政很像呢?
【逸远书局|《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1:中国历史的财政逻辑与统一的代价】在汉唐的财政经验外 , 宋代为中国提供了最后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纸币 。 从宋代开始 , 除清代外 , 都发生过剧烈的纸币膨胀 。 以至于古代的一些当权统治者 , 还真以为财富是靠纸印出来的 。 即便到了现在 , 通货膨胀也一直伴随着我们 , 还进化出了2.0版本 。
综上所述 , 国有企业 , 土地公有制 , 金融垄断 , 这三大制度并不是舶来品 , 在中国古代就有了深入的实验 , 这也可以称为我们的财政传统 。
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三大制度确实拖累了民间经济 , 但为了维持一个大一统集权国家 , 这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 是一种必要的恶 。 因为在大一统的国家里 , 有庞大的市场 , 有迁徙的便利 , 有和平带来的飞速发展 。
本书作者虽没明确对此表态 , 但看过这本书的人 , 都能察觉到他的倾向 。 这个统一的代价 , 是否是必要的恶 , 也是我本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不过在目前 , 我还没找到让自己确信的答案 。 当大一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 大政府小社会的发展模式就被固定了 , 或许这是最基本的中国特色 。 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就是硬道理 , 是一条大河的两岸 , 身在河中航行掌舵的人 , 选择确实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