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天|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刺杀失败为何还被传颂至今,风萧萧兮易水寒

文/梦天天
若说古代的刺客 , 无人不知荆轲;若说历史上有名的刺杀案 , 非“荆轲刺秦”莫属!那么荆轲为什么要刺秦?又为什么失败?他刺秦失败又为何会被传颂至今?
接下来 , 我将会从这三个方面带领大家再次深刻了解一次“荆轲刺秦”案 。
梦天天|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刺杀失败为何还被传颂至今,风萧萧兮易水寒
文章图片
家散万金酬士死 , 身当一剑答君恩
荆轲刺秦的主要起因是受太子丹指使 。 太子丹为质咸阳多年 , 听到并看到秦王嬴政无情杀死自己的弟弟、鸩死自己的仲父、流放自己的母亲 , 还滥杀无辜、屠戮大臣 , 并一举兼并韩、魏、赵、楚诸国 , 因此内心对嬴政充满了恐惧 。
所以当他从秦国逃回燕国后便深感不安 , 再加上当时赵国已亡 , 秦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燕国了 , 所以他必须想办法自保或者反抗 , 但是以军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 太子丹经过夜以继日地冥思苦想 , 终于想到了一个险招——刺杀嬴政 。
他认为刺杀嬴政的人选 ,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勇敢无畏 , 二是得对秦国有深仇大恨 。 太子丹依照这两个原则广纳“贤才” , 谁知大家一听刺秦二字 , 无不黯然噤声 。 秦王嬴政可是残暴成性的“暴君” , 且本人力大如牛 , 武艺高强 , 一般人闻风丧胆 , 哪有胆量去刺杀?
梦天天|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刺杀失败为何还被传颂至今,风萧萧兮易水寒
文章图片
此时荆轲出现了 。 荆轲先世原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庆封 , 后与政敌较量失败后逃亡到吴国 , 为楚王所杀 , 其子孙又逃到卫国 。 后来卫亡于魏 , 荆轲做了魏国的遗民 , 再后来秦攻打魏国 , 他便逃到燕国 。
荆轲者 , 卫人也 。 其先乃齐人 , 徙于卫 , 卫人谓之庆卿 。 而之燕 , 燕人谓之荆卿 。 荆卿好读书击剑 , 以术说卫元君 , 卫元君不用 。 其后秦伐魏 , 置东郡 , 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
——《史记.刺客列传》
祖先的荣耀在战国末世已经荡然无存 , 荆轲虽半生处于颠沛流离中 , 过着屈辱的生活 , 但从来没甘心过 。 虽说恢复祖先的荣光已无可能 , 但是他一直想通过手中的剑为自己的家族挣回尊严 。
那么此时的秦王嬴政不可一世 , 视天下如无物且残暴成性 , 若是用自己的剑斩杀秦王 , 便是扬名立万的最佳时机了 。 刚刚好 , 燕太子丹把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送到了眼前 , 所以他只有感激 , 便不愿索取任何报酬 。
“家散万金酬士死 , 身当一剑答君恩!”太子丹疏财招募死士 , 荆轲欲以身当剑刺杀强秦 。 这场刺杀就此达成共识 , 接下来就看荆轲的手段了 。
梦天天|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刺杀失败为何还被传颂至今,风萧萧兮易水寒
文章图片
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为了能接近秦王 , 以达到刺杀之目的 , 想到用秦王最喜欢的东西和最痛恨的人来作为近身秦王的条件:一是燕国最肥沃的土地 , 二是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 。
为了配合他的刺杀大计 , 给出土地对于燕太子丹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 但是大将樊於期的人头可就稍显为难了 , 于是荆轲自己找到樊於期 ,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 樊於期最终拔剑自刎 , 献上人头 。
【梦天天|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刺杀失败为何还被传颂至今,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知太子不忍 , 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 , 邑万家 , 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 , 常痛于骨髓 , 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 报将军之仇者 , 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 , 秦王必喜而见臣 , 臣左手把其袖 , 右手揕其胸 ,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乃今得闻教!”遂自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