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苏代为什么没能说服魏安釐王?只破不立,犯了职场新人常犯的错误

大家好 , 我是读者 。 关注我 , 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
上一讲谈到 , 段干子提议向秦国割地求和 , 苏代——或者孙臣——来劝魏安釐王 , 说段干子的谋划完全出于私心 , 严重损害魏国利益 。 魏安釐王虽然被苏代点醒 , 但犯难的是 , 割地求和的安排已经落实下去了 , 开始走流程了 , 停不下来了 。
这种局面 , 特别考验提案人的功力 。
【爱历史】苏代为什么没能说服魏安釐王?只破不立,犯了职场新人常犯的错误
文章图片
于是苏代拿下棋打比方 , 说枭棋之所以最重要 , 是因为得到枭棋之后就有了自由裁量权 。 如果吃掉对方的棋子合适 , 那就吃 , 不合适的话 , 那就不吃 。 魏王您运用智慧解决国家大事难道还比不上运用枭棋吗?
这番话之所以在今天听起来特别费解 , 是因为战国年间的博弈玩法已经失传了 。 虽然有不少考古发现——尤其是汉墓当中的画像——让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古人的娱乐场面 , 甚至连棋盘和棋子的样式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 但到底怎么玩 , 至今依然一知半解 。
大体上说 , 枭棋是一种叫“六博”的游戏用到的棋子 , 顶端刻有枭鸟的形象 。 枭 , 就是猫头鹰 。 棋子像骰子一样投掷在棋盘上 , 虽然我们不知道投掷成什么状态算是拥有了枭棋 , 总之拥有了枭棋之后 , 就可以决定要不要吃掉对方的棋子了 。
苏代用枭棋打比方 , 意思是说割地求和这件事毕竟还在走流程 , 土地还没有真的交给秦国 , 主动权依然掌握在魏安釐王手里 , 那么到底要不要割地 , 全凭魏安釐王决断 。
苏代这番话到底对不对呢?
从道理上说 , 确实没错;从方式上说 , 犯了职场新人常犯的错误 。
今天的职场中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凡是劝谏 , 有一破必有一立 。 苏代错就错在只破不立 , 把难题抛给了魏安釐王 。 这时候的魏安釐王就像一名踏入了危险地带的旅客 , 有人告诉他 , 说他手里的地图是错的 , 但正确的地图既不知道有没有 , 有的话也不知道在哪儿 。
如果换一位有能力的领导 , 比如魏文侯、魏武侯 , 哪怕是魏惠王也好 , 总还有办法自己去找出路 。 但当下的这位魏安釐王 , 堪称自魏文侯以来最缺乏领袖气质的一位魏王 。 苏代把决策难题抛给了他 , 他能怎么办呢?
【爱历史】苏代为什么没能说服魏安釐王?只破不立,犯了职场新人常犯的错误
文章图片
已经明白自己错了 , 虽然知错就改未必就好 , 这一来得罪秦国 , 二来朝令夕改有损国君的权威性 , 但如果将错就错 , 那么既要承担实实在在的损失 , 心里还要憋一口气 , 不痛快 。
魏安釐王到底何去何从 , 不同史料说法不一 。 《战国策》说他从谏如流 , 中断了割地计划 , 但事情如果就这样半途而废 , 秦国却没有任何反应 , 这实在不合常理;《史记》说他破罐子破摔 , 终于还是割让南阳给秦国了;《资治通鉴》说他没听苏代的话 , 终于还是割让了南阳 , 南阳就是修武 。
《资治通鉴》的原文是:“魏王不听 , 卒以南阳为和 , 实修武 。 ”这句话不太容易理解 , 一是因为《战国策》也好 , 《史记》也好 , 谁都没提修武什么事 。 不知道司马光这个说法从何而来 , 二是因为“实修武”的“实”字涵义很特殊 。
先看第一点 , 司马光的史料来源是南朝学者裴驷《史记集解》引东晋学者徐广的《史记音义》 , 徐广解释地名的演变 , 说南阳有两处 , 一处就是魏地的修武 , 秦以前叫南阳 , 秦始皇改名为河内;另一处属于韩地 , 是荆州的南阳郡 。
再看第二点 , “实” , “实实在在”的“实” , 在这里的用法相当于“即” , 意思是南阳即修武 。 这种句式在前文已经出现过了 , 那是周显王三十七年(前332年) , “魏以阴晋为和于秦 , 实华阴” , 意思是阴晋即华阴 。
如果魏安釐王割让的土地就是修武的话 , 那么对应今天的版图 , 大约是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 。 获嘉县旁边有一个修武县 , 依然保留着“修武”这个古老的名字 。
【爱历史】苏代为什么没能说服魏安釐王?只破不立,犯了职场新人常犯的错误
文章图片
魏国向秦国割了地 , 韩国向秦国求了援 , 这下韩、魏两国一同做了秦国的小弟 , 马上就要尽小弟的义务了 。
这一年里 , 韩釐王死了 , 韩桓惠王继位 。 新君继位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调兵遣将 , 准备跟魏国一道追随武安君白起去打楚国 。
几年前白起伐楚 , 重创楚国 , 迫使楚顷襄王迁都陈城 , 而要再打陈城的话 , 就需要韩、魏两国配合 , 从韩、魏境内借道行军 。 所以 , 秦国暂时放了楚国一马 , 转过头来收拾韩、魏 。 现在既然把韩、魏两国都收服了 , 是时候开启伐楚事业的下半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