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又一上海国企巨头突然暴雷,30万投资者欲哭无泪( 二 )


▲图源:上海电气关于子公司重大诉讼的公告
【投资者需“自救”】
公司暴雷 , 最先受苦的还是股东 。
到今年一季度 , 上海电气的股东总人数为29.82万户 。 5月31日开盘之后 , 上海电气毫无悬念的被封死在跌停板 , 截至收盘 , 封单超过130万手 。 卖都卖不出去 , 投资者只能“躺平”了 。
▲图源:同花顺iFinD
对投资者来说 , 避免“踩雷”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加强研究并做好事前评估 , 财务风险在很多时候可以提前预警 , 但前提是掌握一定的财务分析知识 。
以此次将上海电气拉下水的应收账款科目为例 , 公司逐年高企的巨额应收账款其实早已存在潜在的坏账风险 。
▲图源:同花顺iFinD
而应收账款还有众多的“玩法” , 经常被上市公司用来进行报表粉饰 。
企业每年都会对应收账款做减值测试 , 对可能产生坏账的部分计提减值 , 从而减少利润 。 但如果后期这部分账款能收回来 , 就会发生坏账转回 , 增加收回年份的利润 。
问题的关键是减值测试的主导权归企业所有 , 且并没有衡量坏账发生与否的统一标准 , 看似理性的会计政策反倒成了上市公司在不同年度间进行利润调节以此来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 。
一个经典的场景是用来规避ST 。
新规之前 , 连续两年亏损(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要面临ST风险 , 如果一家企业在第一年已经亏损 , 并预计第二年还会亏损 , 那么公司就会选择在第一年大面积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损失 , 但在第二年重新转回并增厚利润 , 理由就是之前的坏账收回来了 , 从而成功避免连续两年亏损 , 规避ST风险 。
没有ST风险的上市公司也有进行利润调节的诉求 , 目的是保持盈利的稳定增长 , 避免因业绩的大起大落而造成股价高波动 。 还有的企业在更换高管的当年选择大幅度计提坏账并在后期转回 , 为的是将损失转嫁给前任 , 并尽可能的提高自己任职期间的盈利 。
最后一种比较“损”的玩法是通过大面积计提坏账造成公司资产的大量流失 , 以此来达到低价收购该公司的目的 。
除此之外 , 货币资金、借款、存货、固定资产等科目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也都有迹可循 。 总之 , 尽管手段和玩法多样 , 但前车之鉴已经够多 , 很多投资风险通过吸取教训完全可以识别应对 。
面对风险 , 投资者应主动“自救” , 否则 , 只能在事发后“躺平”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 , 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 , 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