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和友”的走红逻辑,可异地复制吗?


长沙|?“文和友”的走红逻辑,可异地复制吗?
文章图片
长沙|?“文和友”的走红逻辑,可异地复制吗?
文章图片
长沙|?“文和友”的走红逻辑,可异地复制吗?
【长沙|?“文和友”的走红逻辑,可异地复制吗?】砺石导语:文和友最初的基因是餐饮 , 后来其为品牌嫁接了“市井文化”这个营销噱头 , 另外 , 它还扮演着“二房东”的角色 , 文和友模式的核心 , 究竟是餐饮还是文化 , 抑或文化地产?
迭戈 | 文
深圳文和友开业 , 排队排到了4万多号 , 堵了整整一条街 。 当今餐饮界 , 如此盛况已经多年不见 。
在此之前 , 文和友的大名已经在长沙火爆多年 , 但长沙之外 , 知道的人并不多 。 长沙文和友是一个类似主题公园的美食城 , 本质上虽然仍然是餐饮一条街 , 但因为重现了上世纪80年代老长沙的街景 , 打造出了自己的独特竞争力 。 开业三年 , 每天接待2万顾客 , 平均排队时间超过3小时 , 成为长沙的新地标 。
从10年前的小吃摊 , 到一家店能顶50家海底捞的收入 , 文和友究竟做对了什么?这样的“对” , 又能否被复制?它真的有成为如其所宣称的愿景——成为迪士尼那类企业的可能性吗?
1
从小吃摊到文化店
文和友的故事 , 缘起于10年前的长沙坡子街 。 这是一条千年老街 , 自古商号林立 , 如今是长沙年轻人必去的小吃、潮流一条街 。
文和友的创始人文宾 , 就是在这里开了第一家路边摊 , 主推炸排骨 。 从一开始 , 他就显露出过人的品牌意识 , 总共5000块的初始资金 , 招牌就花了1000块 。 文和友的“犀利排骨”逐渐成了爆款小吃 ,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 。
顺着“老长沙”这根藤 , 文宾很快摸清了当地人在小吃方面的口味喜恶 。 沿着爆款策略 , 陆续推出油炸臭豆腐、大香肠、小龙虾 。 从小龙虾开始 , “文和友”这个名字逐渐叫响 , 并走上餐饮矩阵的道路 。 根据2018年的数据 , 1400平米的龙虾馆 , 年销售额可超一亿元 。
纵观文和友的餐饮内容 , 都只是长沙的街头小吃 , 但从利润方面看 , 小吃其实是餐饮中最赚钱的品类 , 不少餐饮品牌的前身都是小吃摊 。
小吃的出身决定了餐饮是“文和友”的基因 。 对任何企业来说 , 创始人创办成功的第一个实体 , 往往决定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
和一般小吃摊业主不同 , 文宾还往前走了一步 , 给小吃嫁接了“市井文化”这个营销噱头 , 为品牌加入文化价值 。 “市井文化”这个点抓得相当准 , 既符合小吃的烟火味 , 又迎合了消费者的生活情怀 。
卖小龙虾时 , 文宾就说过:“我卖的不是小龙虾 , 卖的是文化 。 ”他认为 , “好吃”是一种情绪 , 不仅仅在于味觉 , 还在于由五感打动心 , 才能组成情绪 。 “只保证一感 , 那一感不是唯一能够带来情绪的 。 ”
超级文和友的打造 , 就依循了“五感”的思路 。 吃的不是食物 , 而是气氛 。
2018年 , 超级文和友在长沙海信广场诞生 , 被称为餐饮界的“全新物种” 。 总计七层楼 , 超过两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 , 将80年代老长沙的街景悉数搬了进来 。
80、90后儿时记忆中的溜冰场、养猪场、录像厅、洗脚城 , 被一一还原 , 斑驳的墙壁 , 晾晒在阳台外的丝质碎花衬衫 , 红双喜搪瓷缸……许多老物件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 。 浓浓的年代感 , 击中了消费者的怀旧情结 。
超级文和友三层一条由20家长沙本地小吃店组成的小吃街 , 被命名为“永远街” , 和长沙历史最久的街道之一同名;顾客甚至能在小龙虾养殖池里体验钓小龙虾;文和友还设立了一家美术馆 , 每年做4至6期本土文化展览……
种种经营布局 , 似乎都昭示着文和友进军文化产业的决心 。 不过 , 它做的 , 真的是文化吗?
2
卖食物还是卖文化?——或许都不是
文和友在“超级文和友”中扮演的身份 , 实际上是一个“二房东” , 向商场要地 , 再分租给糖炒栗子、冬瓜茶、洗脚城和其他批发商 。 在选址上 , 文和友的逻辑依然是尽量挨着热门商圈 , 但不去超高成本的中心地带 , 而是自己成为中心 。
在超级文和友走一圈 , 你就会发现这里和普通商场的区别 。
相比于商场的正餐为主 , 文和友里的餐饮铺位大部分都给了小吃、快餐 , 一方面“随时可吃” , 能实现高频次获客 , 另一方面 , 制作相对简便 , 且“吃得快” , 翻台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