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 同为玻尿酸生产商的鲁商集团花9.27亿元收购了福瑞达医药集团 , 次年又用2.58亿元收购市场份额仅次于华熙生物的山东焦点生物60.11%的股权 。 \t作为应对 , 华熙生物则于2020年以2.9亿元收购了东辰生物 。
如果说玻尿酸原料市场产能过剩导致价格走低在供给端给华熙生物的原料业务造成压力 , 那么海外疫情则是在需求端让华熙生物的原料业务雪上加霜 。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 , 中国透明质酸销量2014至2018年出口复合增长率为35.2% , 远大于进口8.8% 。 仅华熙生物一家 , 其出口销量便占中国总体玻尿酸原料出口销量的34% 。
2020年财报显示的原料业务营业收入下滑 , 则充分暴露了华熙生物原料业务对于海外市场的较大依赖 。 如若没有C端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较高增长 , 华熙生物去年的财报恐怕会很难看 。 在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 , 海外玻尿酸原料需求的减少势必仍会持续 , 华熙生物想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 因此加码布局其他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也就不足为奇 。
02布局C端的算盘透明质酸根据用途和技术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 , 分别为医药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 。 其中 , 医药级又可分为医疗美容和以眼科治疗、骨科治疗为主的非医疗美容类 。 不甘只做最上游原料生产商的华熙生物向下游拓展业务时 , 为什么选择没有选择医药级赛道 , 而是选择切入化妆品级与食品级赛道呢?
一方面 , 是因为化妆品级和食品级玻尿酸市场仍有较大需求量 , 可以从需求端带动最上游原料的生产 。 据申万宏源研究报告 , 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场中化妆品级玻尿酸和食品级玻尿酸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销量份额 , 且增速大于医药级 。 2014年至2018年 , 化妆品级玻尿酸的复合增速为18% , 食品级玻尿酸的复合增速为20% , 而医药级为15.6% 。 纵使因疫情全球玻尿酸原料销量下滑 , 但化妆品级、食品级的市场份额与医药级市场份额差距较大 , 各细分市场的占比变化也不会太大 。
华熙生物布局化妆品级和食品级的C端市场 , 则可以为玻尿酸原料增加了除传统医药级外更多的使用场景 , 以此促进销量 , 消化产能 。 以华熙生物布局的功能性护肤品为例 , 在当前消费者护肤方面的需求越来越看重成分的情况下 , 华熙生物如果能将玻尿酸护肤品的需求带动起来 , 那么将从需求端间接促进供给端玻尿酸原料的销量 , 并且率先入局抢占了玻尿酸护肤品市场的华熙生物也将享有原料端的较低的成本价格优势 。
另一方面则是医药级玻尿酸赛道的准入门槛较高 。 将医药级玻尿酸产业链进行拆分 , 以爱美客和昊海生科为代表的针剂生产商在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高 , 毛利率可达惊人的85%到95% , 净利率则可达30%到50% 。 一只成本只为20到40元/支的针剂 , 出厂价却可以达到300到2000元/支 。 如此高的附加值 , 意味着其背后的进入门槛并不低 。
三类玻尿酸产品中 , 医药级产品对玻尿酸的纯度和质量要求是最高的 , 其次为化妆品、最后是食品 。 同时 , 因为应用于医药领域 , 医药级玻尿酸产品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也要接受相关部门更为严苛的质检 。 获得生产批准时间也较长 , 通常为2到5年 。 较高的准入门槛使得这一领域有竞争力的企业相对较少 , 集中度高 , 对下游的议价能力也更强 。
在医药级玻尿酸针剂生产市场 , 也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如此高的利润 。 主攻医美玻尿酸针剂市场的爱美客与眼科、骨科、医美、防粘连及止血均有涉猎的昊海生科近年来却是不一样的境遇 。 2020年 , 爱美客实现营收7.09亿元 , 同比增长27.18%;归母净利润4.4亿元 , 同比增长43.93% 。 昊海生科2020年实现的营收约13.32亿元 , 同比下降16.75%;归母净利润为2.3亿元 , 同比却下降37.95% 。 从2018年至2020年昊海生科已经实现归母净利润的“三连滑” , 从2018年的4.15亿元下滑至2019年的3.71亿元 , 再下滑至2020年的2.3亿元 。
同为医药级玻尿酸针剂制造商 , 业绩却两极分化 , 究其原因 , 医疗美容玻尿酸的终端产品正在逐渐抢占其他如眼科治疗、骨科治疗等玻尿酸终端产品的市场 。 从2014年至2018年 , 用于医疗美容的玻尿酸终端产品市场规模从12.1亿元涨至37亿元 , 翻了1.5倍 。 反观用于骨科治疗和眼科治疗的玻尿酸终端产品市场规模 , 要么增长缓慢 , 要么持续下跌 。
由此可见 , 在整个医药级玻尿酸终端产品市场 , 吃香的其实只是医美这条赛道 。 做医美玻尿酸终端产品利润高大家都心知肚明 , 但这门生意却不是谁都能做 。 目前国内这一块市场蛋糕大部分还是牢牢握在外企手中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 , 2018年中国医美玻尿酸产品从销量来看国内“玻尿酸三巨头”占比总和并不低 , 总计42.4% , 与国外4家医美玻尿酸产商总计46.8%的市场份额相差并不多 。 从销售金额来看 , 差距却非常明显 。 “玻尿酸三巨头”销售金额占比合计为22.4% , 远低于国外4家医美玻尿酸70.4%的销售额占比 。 也就是说 , 国外医美玻尿酸产品附加值非常高 , 在产品单价上与国产医美玻尿酸产品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
- 丹麦式|如何选酸奶?看成分别看价格
- 调价|新茶饮赛道持续洗牌,喜茶全面下调产品价格
- 价格带|告别30元时代,喜茶全面下调饮品价格
- 食品学院|选酸奶,看成分别看价格
- 星辰变|同是十二劫超级神兽,宗倔能得澜叔和秦羽相助,方阗无人问津
- 冰墩墩|冰墩墩的NFT暴涨千倍?真相则是价格暴跌、成交遇冷
- 红星资本局|衍生品市场价格涨超5000倍,这两款数字藏品是什么来头?
- 皮格马利翁|“娃界小米”春水堂:以2999的价格,媲美上万元硅胶娃娃的品质
- 物价|为稳物价,韩国将公示炸鸡、咖啡价格
- 热搜|星巴克又上热搜了!美式、拿铁等产品价格今起涨1至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