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却带一船的老妪?郑和真正拥有大智慧

众所周知 , 西方历史上有四位极其伟大的航海家 , 哥伦布、达伽马、库克、麦哲伦 , 他们都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 航海家们前赴后继地探索 , 终将世界版图补全 , 将地球第一次完完整整呈现在众人眼前 。
然而早在近百年前的东方 , 中国人郑和早已带领着规模重大的团队 , 七下西洋 , 成为航行到赤道以南的世界第一人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却带一船的老妪?郑和真正拥有大智慧
文章图片
无论是造船技术、地理知识、资金还是人员规模 , 郑和团队都毫不逊色甚至优于百年后的西方航海家 。
然而郑和七次下西洋 , 庞大的船队里及其重要的组成成员却是一群老妪 , 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出身贫寒 , 逆风翻盘得赐名
郑和原名马和 , 在家排行老三 , 兄弟姐妹六人 , 原本在云南过着平凡的日子 , 一年四季 , 粗茶淡饭 , 乐得自在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却带一船的老妪?郑和真正拥有大智慧
文章图片
后来 , 洪武十四年到十五年 , 云南之战打响 , 战火丛生 , 故园破灭 , 家人四处流离 , 马和也被明军掳去 , 十岁出头的年纪 , 生生受了宫刑 。
洪武十七年 , 班师回到南京 , 马和也由此入宫服役 , 他一生传奇的篇章也就此开始书写 。
《明书》有记 , “郑和 , 洪武中入宫 , 丰躯伟貌 , 博辩机敏” 。
刚入宫的马和在这个地方短暂地待了一年 , 随后就被调入燕王府中服役 ,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得知这个在现在人看来还是个小孩子的马和在当时有着怎样亮眼的表现 , 可以了解的是 , 靖难之变这一仗 , 马和大出风头 , 为他今后的飞黄腾达打开了大门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却带一船的老妪?郑和真正拥有大智慧
文章图片
自朱元璋逝世 , 其孙朱允炆即位后 , 大规模的削藩从未停止 , 燕王朱棣赫然成为首当其冲的讨伐对象 , 眼见局势紧张 , 朱棣一边装病装疯 , 一边暗自准备 , 终于喊着“清君侧”的口号发动了靖难之战 。
马和一路追随 , 终于在郑村坝之战出人头地 , 虽非将领 , 却立下赫赫战功 。
史料记载 , 他在这一场之役立中有功勋 , 虽无明确说明功绩立于何处 , 后世学者也多有猜测 , 但正是因为这不可忽视的功勋 , 马和被时燕王朱棣赐名“郑”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却带一船的老妪?郑和真正拥有大智慧
文章图片
流离失所的小孩马和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 , 印有“郑和”字样的书页 , 油墨还隐氤氲而出些许香气 。
靖难之役一战让燕王朱棣意识到郑和是个可用之人 , 战争结束之后 , 朱棣有意提拔郑和 , 着令郑和以太监的身份祭祀他的乳母冯氏 , 看重之意不言而喻 。
随后 , 郑和又被提拔为内官监 , 也称“三保太监”(又“三宝太监”) , 帝恩深重 , 所幸郑和不负所望 , 常常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军事才能 。
《明外史·郑和传》有记 , “和有智略 , 知兵习战 , 帝甚倚信之” 。
多年的随军经验让郑和对军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 无论官职大小 , 他也不曾放下对知识的探索学习 , 经常阅览书籍 , 与人讨论 , 朱棣把他的才能看在眼里 , 只待用兵一时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却带一船的老妪?郑和真正拥有大智慧
文章图片
永乐初年 , 朱棣开始思虑下西洋相关事宜 , 他找来术士袁忠彻 , 让他举荐合适人选 , 问道:“以三保领兵如何” , 袁忠彻当下回答“三保恣貌才智 , 内侍中无与比者 , 臣察其气色诚可任” , 朱棣满意地笑了 。
正中心意 , 为人聪敏又忠诚的郑和 , 成为下西洋最合适的人选 。
扬国威 , 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 于后世看来 , 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 促进了中国和周边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 带动了经济 , 拓展了外交 , 其功绩千秋万载 。
【爱历史】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却带一船的老妪?郑和真正拥有大智慧
文章图片
当时的明朝 ,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发展 , 农业经济恢复 , 手工业发展迅速 , 尤其是制船业 , 在明初江南地区就有了相当大的规模 , 后来制船的官厂更是遍布于各大沿海城市 , 国民经济发展得当 , 经济实力完全支持朝廷远航发展 。
太祖朱元璋编制的《大明混一图》、罗盘的使用和发展、专业海员的培养、造船技术的发展等等 , 一切都显现出了大明向外走看世界的雄心壮志 。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成祖朱棣命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 , 因为当时攻进皇宫后 , 一把大火烧下去 , 随着旧帝统治痕迹一起消失的还有旧帝朱允炆 , 有人说他逃亡海外 , 于是郑和被派去下西洋 , 寻找他的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