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子说财经|10 亿美元现金,它却宣布破产了,手握( 三 )


盘子越来越大 , 赫兹的债务规模有增无减 , 坐等收钱的大股东们哪里料到 , 危机来得无声无息 , 却又一波接着一波 。
03
2009年 , Uber成立 。 最初Uber也走传统路线 , 雇佣司机 , 穿着规整的西服 , 提供商务车服务 。 但身处科技公司扎堆的加州 , Uber很快转向互联网思维 , 开始允许零工司机加入 , 他们穿着随意 , 使用自己的车 , 甚至可以只在闲时、顺路时接单 。 凭借强大的后台运营能力 , Uber渐渐把发展重心转移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约车上 。 越来越多的兼职司机加入Uber , 传统租车公司引以为豪的规模优势荡然无存 。
为了对抗Uber这样不断壮大的网约车平台 , 租车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兼并潮 。
2012年 , 赫兹出资26亿美元 , 买下美国第四大租车公司DollarThrifty 。 当时赫兹和竞争对手安飞士(Avis)都想把DollarThrifty吞入腹中 , 收购报价不断攀升 , 最终赫兹以高价胜出 , 然而 , 按照赫兹高管的设想 , 这笔收购价本不应该超过12亿美元 。
鲸吞的结果显而易见 , 赫兹扩大债务规模 , 成为全美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租车公司 , 传统的重资产运营模式却没改变 , 车辆折旧、换新仍然是赫兹每年不得不咬牙认下的沉重负担 。 相比之下 , Uber、Lyft等年轻的网约车平台企业吃尽了零工经济和平台型企业低成本的红利 , 经过几轮融资 , 市值已经超过赫兹这等百年老店 。
小林子说财经|10 亿美元现金,它却宣布破产了,手握
文章图片
2014年 , 赫兹债务缠身难以自救 , 再次被出售 , 号称「华尔街之狼」的对冲明星卡尔·伊坎入股赫兹 , 成为赫兹最大股东 , 与此同时 , 他也入股了Uber最大的竞争对手、网约车平台Lyft , 真正把「对冲」理念贯彻到极致 。
随后几年 , 赫兹聘请埃森哲量身打造IT后台系统 , 然而埃森哲要钱爽快 , 干活低效 , 光是赫兹手机APP , 就曾出现过两个外观一样 , 却完全无法互通的版本 。 依靠外部力量 , 百年老店「触网」格外笨拙缓慢 。
在卡尔·伊坎等新股东的干涉下 , 赫兹再次换帅 , 新CEO大刀阔斧地砍掉重型设备租赁和销售等与租车无关的业务 , 也尽可能精简公司机构 , 但赫兹遍布全球148个国家的56万辆车、1.2万个营业点 , 却不允许它瞬间「由重转轻」 。
值得一提的是 , Uber、Lyft给赫兹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 但这些网约车平台本身仍然处于不断融资-烧钱-亏损的漩涡中 。 Uber是华尔街和软银寄予厚望的平台企业 , 上市之后 , 却很快就跌破发行价 , 迄今没有正常盈利 。
2016年 , 赫兹曾提出和Lyft组队 , 为那些想开网约车却没有车的人提供车辆 , 从而实现双赢 , 然而这个设想未能带给双方太多起色 。 传统租车企业和网约车平台「你进我退」的竞争仍将继续 , 赫兹有庞大的规模和现金流水 , 却不断被看衰 , 平台企业有流量和赞美声 , 却困在赔钱的漩涡中难以走出 。
小林子说财经|10 亿美元现金,它却宣布破产了,手握
文章图片
赫兹线下服务点遍布美国各个机场
今年4月以来 , 美国疫情迅速恶化 , 居家令实施后 , 无论是Uber、Lyft , 还是赫兹 , 都只能在长达几个月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艰难度日 。
面对大笔支出 , Uber、Lyft宣布裁员 , 赫兹先是申请延期偿还4月到期的债务 , 向政府和大股东求助无果后 , 只好申请破产保护 。 危机如大风刮过 , 卷走所有遮挡后 , 赫兹赖以为生的「重资产」模式 , 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债务」负担 。
投资人卡尔·伊坎同时是Lyft和赫兹的股东 , 4月底 , 有采访人员曾采访他是否会对赫兹伸出援手 , 尽管前不久 , 卡尔·伊坎刚刚加码过赫兹的股票 , 但他仍然坚定地说:「不 , 我不会 。 」据媒体报道 , 在今年负油价的历史性时刻 , 卡尔·伊坎抢到了至少一百万桶原油 , 正当赫兹因破产上头条时 , 他已经因为油价回升 , 直接赚取了近7000万美元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