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黄奇帆:建议降低关税

CFIC导读
◆疫情之下 , 全球产业链会发生怎样的重构?产业链会撤出中国吗?如何维护和确保中国产业链的完整通畅?围绕着这些问题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5月27日发表了题为“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的演讲 。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黄奇帆:建议降低关税
文章图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 ,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资料图)
疫情之下 , “产业链去中国化”、“从中国撤资”、“脱钩论”等论调甚嚣尘上 。 国内对疫情引发产业链搬迁的担忧也不绝于耳 。
疫情之下 , 全球产业链会发生怎样的重构?产业链会撤出中国吗?如何维护和确保中国产业链的完整通畅?围绕着这些问题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5月27日晚上的浦山讲坛上发表了题为“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的演讲 。
黄奇帆强调 , 当期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产业链阻断、出口订单减少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停摆主要是疫情造成的 , 与国外政客叫嚣的脱钩及撤资关系不大 。
疫情之下 , 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新洗牌 , 但这表现为全球产业链的结构性重构 , 而并非搬迁式重构 。 全球产业链将在市场规律的引导下 , 向垂直整合、更多元化、更具韧性的方向变迁 , 并不会像西方少数政客所希望的那样出现与中国的脱钩 。
在黄奇帆看来 , 产业链从中国搬迁回美国存在不可逾越的五大困难:其一 , 产业链重建所需要的资本投入难以保障;其二 , 产业重建的配套产业集群在美国无法轻易建立;其三 , 产业工人的成本与素质难以平衡;其四 , 美国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占比仅13.5%的经济结构不利于制造业发展;其五 , 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难以配套 。
他援引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 , 经此一疫 , 欧美经济估计需要两年以上才能恢复元气 , 跨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 , 而非搬迁产业链带来新的资本开支;中国在疫情之下展现出高效的管理能力 , 加上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集群无可替代的优势 , 使得这次危机之后 ,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出现的产业链搬迁的苗头反而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趋势 。
黄奇帆表示 , 中国本土具有超大的市场规模 , 近几十年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70%以上的产品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 , 这些企业更不会迁出中国 。
他指出 , 中国制造业需要扬长避短 , 把握住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机遇 。 其一 , 中国要健全产业链 , 补齐短板 , 拥有产业链集群是中国制造业的杀手锏 , 但要警惕在关键核心环节被人“一剑封喉”;其二 , 启动国内经济循环 , 鼓励出口型企业转向内销 , 他建议对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应视同出口 , 不收增值税 , 或同样享受出口退税的优惠;其三 , 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 用新技术开发国内市场;其四 , 发挥跨境电商作用 , 10年以后 , 1/3的贸易量会通过跨境电商来完成 , 要增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服务不同国家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力;其五 , 努力扩大进口贸易总额 , 实现进出口平衡发展 , 他建议通过降低关税 , 把2.1万亿美元的进口逐渐上升到2.6万亿 , 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 , 从而减少贸易摩擦 , 并在商品定价权与人民币贸易清算中掌握主动 。
黄奇帆认为 ,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 , 市场是王牌 , 产业链是王牌中的王牌 , 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基本牌 , 核心技术补齐短板是关键牌 , 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永远的底牌 。 中国必须打好这五张牌 , 这不仅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 还能用实际行动回应西方政客的外资撤资论 , 逆全球化等言论 , 中国也一定会突破技术封锁 , 补齐产业链短板 , 将中国制造的产业链集群打造成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 。
以下为采访人员整理的黄奇帆在5月27日浦山讲坛上的演讲 , 全文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