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奇论史|不同款式的冠有何寓意?,古代头衣: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 )


但是在古代 , 罪犯一般会被打成奴籍 。 而作了奴隶 , 一部分便会遭受髡刑 , 被剃掉头发 , 就是想要束发及冠 , 也是没有条件的 。 而另一部分奴隶 , 虽然不需要遭受髡刑 , 但也要用青布裹住头巾 。
聊奇论史|不同款式的冠有何寓意?,古代头衣: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文章图片
现代社会有个不好听的词汇 , 叫做"绿帽子" , 其最早的贬损含义 , 便是从这时候流传下来的 。 一开始 , 头戴绿巾的一般多指身份低下的人 , 后来才慢慢演变成娼夫 。
而胡族 , 一般多指夷民 , 是远离中原地区相对落后的民族 。 他们不修边幅 , 也经常披头散发 , 所以也没有加冠的习惯 。
(2)冕
古代君主在进位之时 , 往往需要"加冕";当形容一个人在某一行业的霸主地位时 , 也会称他为"无冕之王";形容人很有威严 , 叫做"冠冕堂皇" , 它还指某人的话说的漂亮 。
聊奇论史|不同款式的冠有何寓意?,古代头衣: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文章图片
这里说的冕 , 便是古代最尊贵的礼冠 , 它是黑色的 。 在祭祀这种重大场合时 , 天子、诸侯以及其他贵族 , 都要纷纷戴冕 。 在古人看来 , 头顶黑色冕冠 , 不仅看上去很是气派 , 更是能表达自己的身份 。
在一些影视题材中 , 也经常能见到皇帝头戴冕冠 。 这个直接戴在头上的帽子 , 叫做"武";上面有一个前后长的方形冕板 , 这个叫做"延";在延的前段 , 一般有若干条玉珠串串在前面 , 叫做"旒" , 用来遮挡帝王的面庞 。
古代皇帝在上朝的时候 , 他所坐的龙椅 , 一般都是位居高处的 。 这不仅代表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 , 更能让百官看不清皇帝的脸色 。 这个冠冕前面的"旒" , 也能很好起到这个作用 。
聊奇论史|不同款式的冠有何寓意?,古代头衣: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文章图片
古代皇帝的冠冕结构
根据《礼记》:"天子玉藻 , 十有二旒 。 "古代一般喜欢用数字来表示地位 , 这也是封建社会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 皇帝的冠冕 , 一般都有十二条旒 。 诸侯王爵为九条 , 上大夫七条 , 下大夫则是五条 。
到了后来 , 这种冠冕只有皇帝才能戴了 。 如此一来 , 一些像"无冕之王"这样的词语 , 才能表达一种地位很高的象征 。
(3)弁
弁 , 读bian音 , 也同样是一种尊贵的冠 。 在现代汉语中 , 它还有魁首、首领的意思 。 作为古代的一种官帽 , 弁的发展过程恰好与冕相反 , 其地位逐渐降低 , 成为一种低级官员的代称 , 后来又变得普遍化 。
聊奇论史|不同款式的冠有何寓意?,古代头衣: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文章图片

一般情况下 , 弁也分两种 。 一种是赤黑色布 , 做叫爵弁 , 也就是没有加上旒的冕 , 从这里便能看出 , 0条旒的弁 , 虽然也比较尊贵 , 但已经有了下移的趋势 , 它属于一种是文冠 。
另一种则是白鹿皮做的 , 叫做皮弁 , 是好几块毛皮凭借在一起的 , 就像是后代的瓜皮帽 , 它还有武冠的叫法 。
(4)胄
总的来说 , 冠、冕与弁虽然是三种不一样的头衣 , 但在古代汉语中 , 冠其实还有一种笼统性的指代 , 泛指古代男子成年之后所戴的帽子 。 《论语》中记载:"正其衣冠吗 , 尊其瞻视 , 俨然 , 人望而畏之 。 "古人佩冠 , 便是一种严格要求 。
聊奇论史|不同款式的冠有何寓意?,古代头衣: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文章图片
古代作战时的胄
而这种要求 , 哪怕是上了战场也不例外 。 当然 , 与平时常服时带的冠冕不同 , 古人在作战时戴的帽子 , 称之为胄 。 众所周知 , 古代军士往往身披甲胄 , 甲肯定是身上穿的盔甲 。
而胄 , 也就是"盔" , 类似于一种防护性的头盔 。 没错 , 胄其实就是上古时期的叫法 , 秦汉以后它被称为"兜鍪" , 到了后代才被叫做"盔" 。
比较麻烦的就是 , 古人在佩戴"胄"时 , 并非是要摘掉冠 。 一般情况下 , 他们头上顶着冠冕 , 在作战时便会直接套上"胄" 。 可想而知 , 他们身上的负担是较为沉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