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轶事|曹操到底有没有对不起吕伯奢?《三国志》给出了三种相矛盾的说法
董卓掌权后 , 曹操辞官路过吕伯奢家 。 当晚发生了血案 , 凶手是曹操 。
那个晚上 , 曹操到底干了什么?在《三国志》中 , ?有3种答案 。 ?
三国志分为两部分 , 一为陈寿的正文 , 二为裴松之的注 。
陈寿正文并没有提到这件事:乃变易姓名 , 间行东归 。 出关 , 过中牟 , 为亭长所疑 , 执诣县……
裴松之的注引用了3种说法 , 各说各话 。
文章图片
吕伯奢
第一种说法是《魏书》提供: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 , 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 , 取马及物 , 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
在这种说法中 , 吕伯奢没出场 , 曹操只杀了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 。 杀人原因也不是多疑 , 而是防守反击 。
按照这种说法 , 曹操只是个受害者 , 吕伯奢的儿子贪图财物 , 被杀只是咎由自取 。
文章图片
曹操
第二种说法是《世语》提供:太祖过伯奢 。 伯奢出行 , 五子皆在 , 备宾主礼 。 太祖自以背卓命 , 疑其图己 , 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
在这种说法中 , 吕伯奢还是不在家 , 被杀的还是吕伯奢的儿子 。 然而曹操杀人的原因却变成了怀疑别人图谋自己 。
按照这种说法 , 曹操是有过错的 , 他并不确认对方是要图谋自己 , 仅仅是有嫌疑 , 就动手杀了人 , 杀人之后直接离去 。
文章图片
曹操
第三种说法是《孙盛杂记》提供:太祖闻其食器声 , 以为图己 , 遂夜杀之 。 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 , 毋人负我!”遂行 。
这种说法与上一种说法差不多 , 但是增加了两个细节 。
第一个细节是“闻其食器声” , 曹操因为这个原因怀疑别人要杀他 。
第二个细节是杀人后的反应 。 曹操并非潇洒离去 , 或者一把火烧了 。
他杀人之后的反应是“凄怆” , 可以看出颇为难过 。
文章图片
曹操
至于为什么“凄怆” , 则可以从他说的话看出来:宁我负人 , 毋人负我!
这句话体现了曹操的矛盾心理 。 在听到“食器声”时 , 曹操也许已经明白 , 对方可能要杀自己 , 也可能是想设宴款待自己 。
如果不采取行动 , 那么有可能对方真想杀自己 , 会陷入被动 , 这就是“人负我” 。
如果采取行动 , 则可能错杀一心款待自己的故交 , 这就是“我负人” 。
然而 , 人心在利益面前经不住考验 , 曹操不愿意博这种概率 , 他选择了快刀斩乱麻:杀了再说 。
这就是宁我负人 , 毋人负我 。
文章图片
曹操
杀人之后的曹操可能也稀里糊涂 , 他没有得到对方要杀他的实证 , 也许能排除对方杀他的嫌疑 , 也许排除不了 。
他不后悔 , 再来一次也会这样 , 但是悲怆的心情是免不了的 。
陈寿没有提这件事 , 在裴松之的注中 , 却有三种说法 , 各说各话 。 然而哪一种靠谱呢?
陈寿是故蜀之人 , 离那个时代近 , 能接触很多史料 , 亲自探访很多尚存活的人 。
然而 , 陈寿作《三国志》 , 是在三家归晋之后 。 晋承魏 , 为了晋为正统 , 魏必须为正统 。
文章图片
曹操
在这种情况下 , 陈寿的《三国志》并非不偏不倚 , 其立场与《三国演义》相反 , 是尊魏的 , 有所曲笔是难免的事 。
裴松之和陈寿有点不同 。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 , 已经是刘宋时候 , 刘宋承东晋 , 与三国隔得稍有点远 , 又不是太远 。
- 渴望生活|跟孔融陈宫齐名,被曹操冤杀,死后让曹操损失惨重,他是旷世奇才
- 日常生活的品位|全因睡过她之后,把这辈子的色都戒了!,曹操戎马一生阅女无数
- 生活幸福|武不及曹彰,曹操为何让曹丕接替王位呢?,曹丕文不如曹植
- 「」曹操帐下有四位大将看不起关羽,被关羽杀了两位,剩下两人都怂了
- 亭殿阁|曹操不败,这事儿靠谱?,郭嘉不亡
- 『曹操』一个父亲的悲歌——曹操膝下五个既短命又优秀的儿子
-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曹操被骂汉贼却终身未称帝,原因何在,刘备号称仁义却篡汉称帝
- 立星文史|叫做“玉女登梯”,女人见了却吓得发抖,武则天发明的残忍刑罚
- 鬼说天下|也在宛城的曹丕为什么能活了下来?,曹操长子曹昂战死时
- 晓清的生活|曹昂的母亲,跟曹操离婚,让曹操愧疚一辈子,她是曹操的原配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