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略影|中国古代婚服的顶峰之作,明朝婚纱:凤冠霞帔的十里红妆( 二 )
明代皇帝大婚按照礼制着衮冕服 , 皇后着袆衣、九龙四凤冠 。 皇室宗亲婚礼服饰的规格相比帝后依次减等 , 但居于文武官员之上 。
文章图片
图|大明皇后翟衣画像
文武百官结婚 , 男子一般穿吉服 , 即带"簪花"的乌纱帽和胸背缀以本品级补子的大红圆领袍 , 肩部斜披一幅红色锦缎 , 称为"披红"或"挂彩" 。 女子出嫁一般穿着与其母亲等级身份对应的命妇着装 , 头戴翟冠 , 身穿真红大袖衫 , 下裳为大红褶裙 , 头罩红色方形巾帕 , 我们今天叫做红盖头 。 《大明会典·婚礼五》有这样的记载:"品官子孫假九品服 , 餘皂衫折上巾 。 "
普通士民即读书人 , 婚礼多用带簪花的方巾 , 着交领、大袖袍 , 肩部斜披红缎一幅;士民女子婚礼多着大红通袖袍 。 普通庶民即老百姓结婚可以穿青绿色的九品幞头官服 , 因此老百姓迎娶妻子俗称为"小登科" , 庶民女子婚礼通常戴金冠 , 穿大红袍 , 头上罩红盖头 , 可僭越享受贵妇凤冠霞帔的衣装殊荣 , 常见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官绿裙和红缎绣花鞋 。
文章图片
图|明代女子出嫁方形盖头
由此可见明朝婚礼服饰在当时是备受重视的 , 人们在结婚时可以穿高于自己身份的衣服 。 《清稗类抄》把这样的社会现象也做了记载:普通老百姓出嫁女子 , 也都头戴凤冠 , 人们认为是明初马皇后的特别恩典 。
按照大明律令 , 是明令禁止穿衣服非法越级的 , 但是老百姓婚时所穿的衣服 , 往往有所僭越 , 却也得到了皇室的默许 。 不论天子 , 还是平民百姓 , 结婚所着衣服极尽华丽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明皇室对家庭观念的理解和重视 , 同时婚礼服饰也表现出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 。
文章图片
图|明孝端皇后九龙四凤冠明代婚服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艺术审美的集中体现
一个时代的婚礼服饰 , 往往透视着当时社会风尚、艺术审美以及服饰消费观念 。 从艺术审美角度出发 , 明朝婚以大红为主 , 其色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 礼部官员搬出了服色五德论 , 殷白、周赤、秦黑、汉赤、唐黄 。 明取法周汉唐宋 , 以火德王天下 , 因此红色被皇家独宠 。 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阶段性、社会性 。 历经沉淀 , 红色被注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民族感情 , 中国红的深厚内涵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中 。
明朝服饰的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呈现出端庄典雅、细腻华丽的特色 , 明朝婚礼服饰堪称是我国古代服饰艺术的顶峰 。 同时婚礼服饰也反映出中国的礼仪之美 。
文章图片
图|明万历喜字并蒂莲织金妆花缎
明代婚礼服饰的审美观念集中体现了等级制度与社会礼制 。 中国传统审美受制于封建伦理道德 , 更加倾向于"秩序美" , 不符合自身身份僭越礼制穿戴的服装 , 都是不被统治阶级允许的 。 《明会典》记载:"若僭用违禁龙凤文者 , 官民各仗一百 , 徒三年 。 "
婚礼服饰中 , 严格规制不同阶层婚礼服饰的等级差异 , 平民女子婚礼中假借霞帔 , 但其图案禁止用织绣、龙纹、只能用素色 , 体现出婚礼礼仪服饰对礼制的重视 , 也反映了制度对婚礼礼仪的宽爱 。 锦衣风华 , 也归功于当时纺织业和商品经济的兴盛
从定陵孝靖皇后墓出土的几件极致精美的女衣上看 , 其图案的内容、设计、配色、用线、施针都展现出了高超的刺绣工艺 。 这归功于明代丝绸织造空前的技艺 , 在技术、种类、花色上都有所进步 , 丝织业工艺精湛 。 婚礼服饰作为重要礼仪服饰 , 其工艺更加精细 , 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 。
- 「袁世凯」袁世凯临终前,曾憾留下预言:这三人可救中国,他说都是谁?
- 生活幸福|第一个出皇帝最多,最后一个没有出一位皇帝,中国四大姓氏
- 母婴护理常识|竟然大多都是中国人?明朝这一政策才是罪魁祸首,嘉靖年间的倭寇
- 『李陵』俄罗斯发现一座千年地宫,主人却是中国人,专家:他是个大英雄
- 东汉读书Li|古代也有节假日?浅谈中国古代汉唐明清的节假日变化
- 呆萌小跟班|中国近代为何远远落后于世界?这两个制度是罪魁祸首
- 彩霞讲故事|让西方害怕上百年,今天仍有人深信,他是捏造出来的中国人
- 中国网文化|赫鲁晓夫太阳穴的青筋似乎要暴出来,尼克松说“猪粪比马粪更臭”
- 「孔祥熙」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曾经的中国权贵,如今都在哪?
- 子夜说史|秦始皇曾给“中国”取了1个名字,一直被后世沿用至今,200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