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思国学馆|知道“锄禾日当午”背后的故事吗?李绅又有怎样的一生?

悯农之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
悯农之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悯农》这两首诗应该是脍炙人口 , 通俗易懂 。 其一主要讲的是农民辛苦劳动的状况 , 其二反映农民负担沉重、生存艰难的状态 。
除了广为传颂的这两首诗 , 宋代杨万里创作了一首同名的《悯农》七言绝句:稻云不雨不多黄 , 荞麦空花早着霜 。 已分忍饥度残岁 , 更堪岁里闰添长 。 二者区别一个是五言诗 , 一个是七言诗 。
九思国学馆|知道“锄禾日当午”背后的故事吗?李绅又有怎样的一生?
文章图片
关于《悯农》和李绅以及背后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 。
【九思国学馆|知道“锄禾日当午”背后的故事吗?李绅又有怎样的一生?】李绅是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 , 李绅个头矮小但为人精悍 , 27岁考中进士 , 因为写诗比较有名 , 被称为“短李” 。
李绅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唐朝三俊 , 与元稹、白居易一起推动了唐朝的新乐府运动 , 这是李绅在唐朝诗歌文坛的地位 。
李绅生活的时代在安史之乱以后 , 他的祖父李敬玄曾经担任过武则天时期的中书令(相当于宰相) , 父亲担任过县令 , 家庭背景还是不错的 。
但在他六岁的时候 , 家庭突遭变故 , 父亲突然去世 , 家道中落 。 他十五岁的时候 , 母亲也积劳成疾 , 不幸辞世 。 生活在动乱年代 , 再加上家庭的巨大变故 , 使得李绅从小就品尝到人间冷暖 , 生活不易 , 为创造《悯农》打下了基础 。
九思国学馆|知道“锄禾日当午”背后的故事吗?李绅又有怎样的一生?
文章图片
安史之乱
传说有一年夏天 , 李绅与朋友李逢吉一起登高望远 , 二人遥望远方 , 心潮起伏 。 感慨之余 , 李逢吉吟了一首诗 , 其中两句“何得千里朝野路 , 累年迁任如登台” , 希望自己的仕途能像登台这样快步提升 。
此时的李绅看到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 , 感慨万千 , 随口吟道:“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 随后又长叹一声口气“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农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 , 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 。 尽管如此辛苦 , 最终结局却是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 农民的收获大部分被各种苛捐杂税征收完毕了 , 只有饿死一条路 , 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整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的不容易 。
然而 , 谁又能想到具有如此悲悯情怀的李绅后来竟然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 他入仕后开始攀附权贵 , 加入到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李党一派 , 官位做到了宰相 , 生活相当奢侈 。
据说他爱吃鸡舌头 , 一顿饭竟然杀了三百只鸡 。 有人向他报告治理辖区的很多老百姓因为不堪忍受而大批逃亡 , 他竟然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 , 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 , 无视百姓死活 。
当然 , 李绅的结局自然也很悲惨 , 他的子孙也受到牵连 , 不得为官 。
与《悯农》相比 , 聂夷中的《伤田家》也有类似之处 。 这首诗写到:二月卖新丝 , 五月粜新谷 。 医得眼前疮 , 剜却心头肉 。 我愿君王心 , 化作光明烛 。 不照绮罗筵 , 只照逃亡屋 。
整首诗通俗易懂 , 朗朗上口 。 在二月蚕还在成长未吐丝 , 五月稻子尚青还未成熟时已经被提前抵押出去了 , 因为农民要借高利贷支付各种赋税 , 收获的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 医得眼前疮 , 剜却心头肉的结局是农民日益陷入深渊 , 最终走上破产的道路 。
类似反应农民辛苦劳动 , 生存艰难的诗作还有如《蚕妇》 , 《卖炭翁》等 。
其实早在古老的《诗经》中也有此类诗句 , 著名的《伐檀》“坎坎伐檀兮 , 置之河之干兮 。 河水清且涟猗 。 不稼不穑 , 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 ,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 , 不素餐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