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隆中对是一场“输了当代,胜了千秋”棋局

古来征战 , 令人关注的从来都是奇谋与猛将 , 然而任何一场战争谋划一定是始于地理 , 所有的战略战术都将围绕地理这个冷兵器时代人力最难征服的因素展开 。 今天我们从地图中看下千古奇略“隆中对”的是非对错
公元208年春 , 历经坎坷半生的刘备时年四十七岁 , 南阳耕读平静半生的诸葛亮时年二十七岁 。 这是相差二十岁 , 人生经历迥异的二人的首次见面 , 一次注定彪炳千秋的会面 , 他们自己也许都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席话(隆中对)将对浩浩荡荡的中华史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
【爱历史】隆中对是一场“输了当代,胜了千秋”棋局
文章图片
“隆中对”——南方的觉醒
在细说隆中对之前 , 我们先来简单复盘天下局势 。 公元208年 , 东汉十三州曹操已得其八 , 唯余扬、荆、益、交、凉五州之地不在控制之中 。 其中交州远离华夏文明 , 凉州战乱百五十年 , 真正对曹操军能产生威胁的仅余扬、荆、益三洲 。
【爱历史】隆中对是一场“输了当代,胜了千秋”棋局
文章图片
而自东汉末年往上追溯 , 此三州从未对大一统王朝或中原主流势力产生过任何威胁 。 秦灭楚之战的关键战役均在河南境内 , 破楚都寿春(现安徽寿县)后整个南方几乎传缴而定;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战败后宁肯自裁也不愿南渡 , “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背后是对以南击北全无信心的无奈;东汉立国之战也仅有益州公孙述割据反抗过七个月 。
由史可见 , 以南抗北自古以来没有先例 , 没有核心战略思想做支撑 , 究其原因还是古华夏南北发展的极端不对称 , 南方山川河流密布 , 地广而人稀 , 经济高度不发达;各族杂居 , 没有统一的文化共识 , 统治难度极高 。 因此南方在此前一直游离于主流中原文化之外 。 正这一切的困难才更凸显出“隆中对”在历史上的宏大地位——首次开创式提出来以南方为基地对抗北方的战略 , 为后世千年间华夏南北对峙的战略鼻祖 。
千年奇策的诞生
纵观“隆中对”可总结为三个内容部分 , 分别为“人谋、人和与天下”
在“人谋”部分 , 诸葛亮阐述了一个观点——“曹操比于袁绍 , 则名微而众寡 , 然操遂能克绍 , 以弱为强者 , 非惟天时 , 抑亦人谋也” 。 简单来说曹操汉贼尚可弱克强胜袁绍 , 不全是天时 , 更胜在人谋 , 告诉刘备 , 虽皇叔当下蹉跎 , 但更应奋发图强 , 相信人定胜天 。 可以理解成为整个“隆中对”定下调子 , 即此事可为 , 事在人为 。
在“人和”部分 , 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势力——“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 挟天子而令诸侯 , 此诚不可与争锋 。 孙权据有江东 , 已历三世 , 国险而民附 , 贤能为之用 ,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意思很明白 , 最大的两股势力 , 都打不过 , 咱就别有想法了 , 但是曹操是汉贼不两立 , 孙权倒可以多走动走动 , 敌人的敌人即是朋友 , 此部分定下纵横之策 。
在“天下”部分 , 则作为整个“隆中对”最精华的部分 。 一个耕读隐居的二十七岁白面书生却打开了上帝视角 , 仿佛从万米高空看天下十三州 。 提出了“益州+荆州”的称霸模式 。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历史之中 , 益州和荆州不过为中原附庸 , 秦使用“关中+益州”模式一统六国关键在关中 , 益州只是关中的附庸 。 而此时在诸葛亮的谋划中益州和荆州恰恰都在两个“不成器”的主人手中(刘璋、刘表) , 可谓“天予之” 。
同时也引出了“隆中对”最大的历史价值 , 首次提出并肯定了长江防线与南方诸地的价值 。 手握荆、益 , 外结孙权 , 形成“益州+荆州+扬州”的长江防线形成“退可守”之势 , 同时大汉四百年统治 , 汉祚未绝尚是天下主流思想 , 这个主流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必将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 “中原生变”指日可待 , 一旦生变 , 坐拥荆、益的刘备军即可从“退可守”转为“进可攻” , 并从荆、益两路出兵 。 在此之前的历史长河之中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在称霸天下的战争中常是传缴可定的存在 , 而此部分中诸葛亮将长江以南地区的战略意义提升到了南北对峙的新高度
失败的“隆中对”
幸运的是如此复杂而庞大甚至以天下为棋盘的“隆中对” , 在诸葛亮的巧手调教之下 , 竟然实现了预想中的战略格局 。 如果挑动这盘棋并获利最丰的是坐拥扬州的孙权可能还可预料 , 但偏偏是势力最小的刘皇叔 。 公元219年 , 刘备坐拥荆益两州之地 , 并进位汉中王 , 十一年间蹉跎半生的刘皇叔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 , 达到人生巅峰 。 我一直认为这个阶段是最体现诸葛亮战略眼光和战术执行的阶段 , 也是奠定诸葛孔明历史地位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