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李志远: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
李志远
潍县|李志远:一枝一叶总关情
文章插图
清代郑板桥,因其为官清廉和“诗、书、画三绝”等美誉,留下不少传说、佳话,人们也大都耳熟能详,而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以下三件事。
其一,长期的贫困潦倒、数度的乡试落第,使郑板桥体察民情接地气,而又愤世嫉俗。他于雍正十三年(1735)终于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考中进士。乾隆六年(1741)春,他被派往山东范县(今属河南)任县令。为官期间,他从实际出发,精准断案,敢于担当。有一次,一个和尚和尼姑因私下相爱而被抓,经仔细盘问,得知二人真心相爱,且年龄相若,于是他当即拍板,“令其还俗,配为夫妇”,更为风趣地以诗相赠:“是谁勾起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此事轰动一时,广为称赞。不仅如此,在他任内,“案无留牍,吏治清明”。
其二,乾隆十一年(1746),郑板桥因政绩昭著,被调任潍县(今属山东)县令。期间,他以“安黎元”、“济苍生”为己任,可歌可泣。当年,潍县发生严重饥荒,以至出现“人相食”的惨况。面对此情此景,郑板桥果断决策,开仓赈贷,“令民具领券借给,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将成千上万的饥民从死亡的边缘拯救过来”。
其三,由于郑板桥明令禁止官商勾结、囤积私盐自利等等一系列措施,触犯了土豪劣绅的经济利益,结果被诬告而丢官。但郑板桥深得民心、受人爱戴,在离开潍县的当日,“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为建生祠”。回到扬州后,因其兼有诗、书、画三艺之长,郡中文人雅士慕名求学,纷至沓来,求书索画的亦络绎不绝。为了弥补生活所需,郑板桥不得已而卖画为生。但他并不看重卖画之所得,自我定有“三不卖”,即达官显贵不卖、生计够了不卖、自己不喜欢的不卖。而且,他将卖画之所得置于大袋之中,“归途遇贫苦大众便慷慨解囊至袋空为止”。
潍县|李志远:一枝一叶总关情
文章插图
郑板桥曾送给山东巡抚一副墨竹,并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可以说,这末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体现了该诗主旨,是真情流露,也概括了郑板桥任上、任下的高尚精神境界。正因如此,后世,特别是当今,以“一枝一叶总关情”诗句而自勉、勉人者,所在多有。
遗憾的是,在有些人那里,“一枝一叶总关情”走形变味,以至远离其本意。前些年,有位官员,曾以书法形式,写过不少条幅,内容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不仅送人、高价出售,还振振有词,大谈独特领悟,似乎得其真谛者“舍我其谁”。可是,没过多久,东窗事发,这位成了落马贪官,除巨额赃款外,还抖擞出为情人精心选购房子、车子和首饰等等勾当。这一来,引发了人们的种种调侃与揶揄:说他“一枝一叶总关情”也不假,不过,他的用情不在百姓,而在于他的家人和七姑八姨,以及他的二奶、三奶和小蜜们。如此而已。只是,贪官玷污了这著名诗句,一如“佛头着粪,亵渎神圣”,可恶至极!
有道是,“邪不压正”。“一枝一叶总关情”,理当反璞归真,回到本义。其实,当今真正的人民公仆,所操守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涵盖了那诗句的本义,而且,指代更为明确、内容更为广泛,只要执着践行,广大人民以及古人郑板桥,都将幸甚、幸甚!
(原载2016年12月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个人简历
李志远,大学文化,军休干部,中国作协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杂文月刊》等百余家报刊,发表2000余篇杂文和散文,已出版《人生碎片》、《另类公道》等多部文集,先后获人民日报“金台奖”等百余奖项。
潍县|李志远:一枝一叶总关情】李志远《我 愛 花 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