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家汇|浅析安史之乱的正面作用:非常好的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原创

持续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大唐国势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 并开启了持续到王朝终结的“藩镇割据”时代 , 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 但是 ,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 “安史之乱”对于大唐王朝的统治来说 , 还是有其独特的正面作用的——在叛乱平息后的百余年时间内 , 直到“黄巢起义”之前 , 完全而彻底的消除了藩镇武装推翻大唐王朝并取而代之的想法!
历史百家汇|浅析安史之乱的正面作用:非常好的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原创
文章图片
原因并不复杂 。
安禄山在发动叛乱之时 , 身兼三个节度使的职务 , 拥有河北地区富饶的后方基地和当地民众的坚定支持 , 手中掌握大唐王朝精锐部队的一半 , 还有契丹、奚等游牧民族骑兵的支援 , 其综合实力不但在大唐的藩镇当中位居首位 , 而且对于朝廷直属的唐军来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
此外 , 叛乱的两位著名领袖 , 安禄山和史思明 , 尤其是后者 , 具有远远超出同时代其他将领的军事才能 。 而彼时大唐帝国的统治者 , 玄宗李隆基老迈昏庸 , 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 , 昏招迭出 , 甚至可以算得上叛军的“神助攻” 。
然而 , 叛军在占据如此多优势的情况之下 , 历经七年 , 最后还是被镇压下去了 , 并且是在回纥骑兵加入战斗之前便已经获得了战略上的优势!
历史百家汇|浅析安史之乱的正面作用:非常好的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原创
文章图片
【历史百家汇|浅析安史之乱的正面作用:非常好的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原创】“藩镇割据”时代开始之后 , 节度使们虽然桀骜不驯 , 但一旦心中有非分之想 , 便会自然而然的拿自己的军队、地盘和个人能力跟安禄山相比 。 要知道 , “安史之乱”终结之后 , 大唐境内的藩镇多达40多个 , 原来最强的东北藩镇(即原安禄山地盘)已经被一分为四 , 而次之的西北藩镇 , 则直接控制在朝廷手中 , 如此一来 , 任何单独一个、甚至两三个节度使的联盟的实力都仍然远逊于当年发起挑战安禄山 , 自然没有实力和胆量来挑战大唐 。
“藩镇割据”时代的现实完全符合上述的推论 , 在大唐帝国的四十多个藩镇当中 ,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全自治的藩镇 , 典型代表是帝国东北地区的幽州、成德、魏博等藩镇 , 节度使们在辖区内完全自行其是 , 对于朝廷的诏令 , 自主选择是否执行 , 节度使的人选基本上都是内部决定的;二类是半自治状态的藩镇 , 典型代表是淮西和大运河沿岸的藩镇 , 总是在与朝廷讨价还价 , 税收的缴纳不太稳定 , 节度使的人选有时朝廷任命 , 有时内部推举;三类是完全隶属于朝廷的藩镇 , 包括西北边境用来防御吐蕃、回纥的藩镇 , 以及京畿附近和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 , 是朝廷收入的主要来源 。
由于“安史之乱”失败的阴影 , 即便是那些完全处在自治状态的藩镇 , 节度使们都全力维护与朝廷的良好关系 , 具体表现为:1 , 继任的节度使人选虽然是藩镇内部决定 , 但必须千方百计的得到朝廷诏书正式确认 , 以确保其正统性和合法性 , 得不到人寝食难安 , 位子不稳 。 反之 , 朝廷也经常会以此为工具 , 来对藩镇内部施加影响 。 2 , 即便是那些处于完全独立状态的藩镇 , 拥有财政自主权 , 但每年仍然会老老实实地向皇帝本人送交大量的“贡品” , 事实上是一种变相的税收;3 , 一旦有某个藩镇与朝廷爆发激烈冲突之时 , 周边的藩镇往往会乐于接受朝廷的命令 , 群起而攻之 , 在遏制其扩张野心的同时 , 借机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实力 , 以此来确保自身的安全 。
历史百家汇|浅析安史之乱的正面作用:非常好的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原创
文章图片
此外 , 割据藩镇完全依靠军事力量维持自身的地位和存在 , 故而在军队的建设方面不遗余力 , 甚至可以说整个藩镇就是个堡垒化军事化的集团 , 拥有强大的军力和打击力 , 一旦边境外的民族有异动 , 不待朝廷诏令 , 便毫不客气的给予毁灭性打击 , 客观也非常好的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