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张发奎看报,发现“炮神”营位置暴露,急令转移,刚走日机就来了

【历史故事】张发奎看报,发现“炮神”营位置暴露,急令转移,刚走日机就来了
文章图片
自17世纪炮兵从步兵分离出来之后 , “战争之神”这项桂冠就戴在了炮兵头上 。
可惜 , 中国虽然是世界上使用火炮较早的国家 , 但直到20世纪初 , 仍然没有一条像样的火炮生产线 。 因而 , 拥有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就成为了当时中国军人们的梦想 。
1937年8月13日 , 淞沪会战爆发 。 在日军的坚船利炮面前 , 中国军队的炮兵部队就显得太弱小了 。
除了炮兵第1旅和第二战区阎锡山部的炮兵外 , 国民政府在淞沪一线配备了炮兵第8团、重炮兵第10团、炮兵16团、炮兵第2旅第2团四个成建制的炮兵团和2个重迫击炮营和2个战防炮营参战 。
这个阵势已经是当时整个国民政府能够拉出来的几乎所有的炮兵了 。
【历史故事】张发奎看报,发现“炮神”营位置暴露,急令转移,刚走日机就来了】由于炮兵的珍贵 , 使得前线诸将都想要在自己的防区内配备炮兵 , 并且还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
想法本来没有错 , 可却在具体操作时出现了问题 。
其一、淞沪战场上四个团加四个营的炮兵被分散开来 , 最多一个营 , 最少一个连 , 分散配置给了各参战部队 , 这就形成不了集中火力 , 对日寇地打击始终不是决定性的 。
其二、好钢用在刀刃上是没错的 。 可是 , 淞沪战场的战线不断在变动 , 昨天的重点地区和重点目标在今天就未必是重点地区和重点目标了 , 这就造成了炮兵部队始终在不断的调动中 , 好钢不仅没用在刀刃上 , 反而在调动的路途上疲于奔命 , 根本无法认真地参与战斗 。
其三、由于过于“宝贝”炮兵 , 本来早就应该开展的步炮协同战术却由于舍不得把炮兵用于训练 , 结果造成了在淞沪会战中 , 步炮根本无法协同 。
步兵需要炮火支援时时 , 炮火迟迟不到;而步兵不需要炮火支援时 , 炮火却不合时宜地来了 , 造成前线的步兵和炮兵之间经常出现互相指责的情况 。
就在这些混乱中 , 炮兵第2旅第2团的1营却异军突起 , 在战争中屡屡对日军实施严重打击 , 被誉为“浦东神炮” 。
【历史故事】张发奎看报,发现“炮神”营位置暴露,急令转移,刚走日机就来了
文章图片
第1营配备12门德国造“卜福斯”山炮 , 该型山炮口径75毫米 , 射程9000米 , 发射射程每分钟25发 , 是当时中国非常精良的火炮 。
淞沪会战打响后的第2天 , 第1营接到了第8集团军的命令:还击黄浦江面日军舰炮 , 相机支援浦西步兵作战 。
8月14日晚 , 第1营利用夜色的掩护进入了浦东洋泾镇阵地 。
得知阵地对面的日华纱厂、日清公司、邮船会社和新三井码头仓库内存有日海军大量的战争物资且仓库并非堡垒式建筑 , 仅是普通建筑后 , 第1营果断发起攻击 , 将这几处的日寇守军完全消灭 , 立下了开战以来的第一功 。
由于第1营没有配备无线电通信设备 , 造成与指挥部的联系不通畅 , 用电话沟通则容易泄密 , 人力传信又会贻误战机 , 因而 , 第1营决定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怎么有利就怎么打 , 一切以完成第8集团军赋予的任务为作战原则 。
为此 , 第1营制定了作战3原则:
其一、炮兵阵地和炮兵观察所要保持隐蔽 。
其二、五必打原则:
中国空军轰炸敌舰时必须打;日寇舰炮轰击浦西时必须打;日寇进入火炮射程时必须打;日寇半夜休息时必须打;浦西求援时必须打 。
其三、禁止盲目开炮 , 节省弹药 , 提高命中率 。
在这三个原则的指导下 , 第1营开始进行准备工作 。
为了及时发现日军动向 , 第1营派出精干人员潜入租界 , 在租界的天主教堂顶楼建立了秘密炮兵观察所 。 同时又在浦东江边的英美烟草公司顶楼设置辅助观察所 。
为了让信息传达通畅 , 第1营又派人冒死在黄浦江底铺设电话线 , 以便于指挥炮兵射击、修正弹着点偏差 。
为了更好地隐蔽火炮位置 , 第1营把全营火炮分散开来 , 拉大每门火炮之间的距离 , 并做了大量的伪装 。
每当火炮发射后 , 日军飞机要来报复的时候 , 全营则立即停止发射 , 使日军无法判明炮兵阵地的位置和火炮数量 。
通过这些办法 , 使得日寇派来搜寻的飞机屡屡扑空 , 始终没有发现第1营的准确位置 。
【历史故事】张发奎看报,发现“炮神”营位置暴露,急令转移,刚走日机就来了
文章图片
淞沪会战中 , 对中国军队威胁很大的是日海军第3舰队 。 这支舰队停泊在黄浦江上 , 就像在水面上摆开了一座阵地 , 利用军舰舰炮口径大、射程远的优势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 也是浦东第1营主要的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