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为何欧洲人很注重自己的血统,中国人却不在意,难道血统不高贵?

《论语·颜渊》记载,齐景公曾经向孔子问天下大事,而孔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爱德华|为何欧洲人很注重自己的血统,中国人却不在意,难道血统不高贵?】这是孔子推崇的贵族等级制度,君王、臣子、父亲、儿子,各有其道,这种“道”是由血统决定的。
爱德华|为何欧洲人很注重自己的血统,中国人却不在意,难道血统不高贵?
文章插图
比如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一个人想成为君王,至少他的父亲应该是君王,而且能按礼法获取继承资格;若身为臣子却犯上作乱,通过篡位成为君王,就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这也是为什么春秋时期会有“大义灭亲”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卫国臣子石碏,为国家诛杀了弑兄夺位的卫国第14任国君州吁,和与州吁最亲近的乱臣贼子:石碏本人的亲儿子。
但自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中国的历史正式迈入封建社会后,2000多年来,很多东西都变得大不一样,贵族靠血缘关系维持特权,与先秦时期模式不同了。
爱德华|为何欧洲人很注重自己的血统,中国人却不在意,难道血统不高贵?
文章插图
秦末时,陈胜喊的一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被载入了司马迁的《史记》,影响了中国2000年封建王朝史,王朝如走马灯似的换,一个王朝建立后,旧王朝的贵族往往遭遇毁灭性打击,很难通过血统继续维持自己的高贵,好比汉献帝,被迫禅位给曹丕之后地位一落千丈。
但奴隶制社会的周朝情况就并非如此了,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同时实行分封制,这种制度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共主”和皇帝有个明显区别,皇帝是天下所有土地的所有者,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周天子却不会拥有天下所有土地;
天子下面有诸侯,诸侯们有各自独立的王国,周天子将封地赐给他们,“封邦建国”,他们在自己的王国内是绝对大宗,只需要向周天子履行一定进贡义务,这和欧洲中世纪时期,各王国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关系类似。
爱德华|为何欧洲人很注重自己的血统,中国人却不在意,难道血统不高贵?
文章插图
而中国人对血统的态度,就因为从“周”到“秦”的历史变化,与外国人,或者说外国王室有了区别。
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方,是何种姓氏,都可称之为“炎黄子孙”,也就是上古炎黄部落联盟后裔,这是一种很集体的血统感,很多人误以为“炎黄子孙”是近代才形成的概念,其实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籍中就有“炎黄苗裔”、“炎黄之后”这样的描述了,《国语》记载: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夫亡者岂系无宠,皆黄炎之后也。”
也就是说,中国人文初祖本为一家,而从炎黄时代,到后来的尧、舜、夏后氏,都属同宗血统,中国的祖先崇拜,对祖源的看重使得后世皇帝每次要给自己找正统出身,都会想尽办法掰扯到炎黄时代,比如618年唐朝建立,唐朝皇帝就将自己的“李”姓追到皋陶身上,皋陶再往上追溯就是黄帝之子少昊。
爱德华|为何欧洲人很注重自己的血统,中国人却不在意,难道血统不高贵?
文章插图
欧洲情况不同。欧洲的封建社会严格来说出现于公元10世纪,比中国晚了1千年左右,而且欧洲的封建社会从没有出现过一个“秦始皇”,欧洲各国的王室,靠血统紧密联系,王位继承资格与血统紧密相关,公元1042年,英国盎格鲁-撒克逊王朝君主“忏悔者”爱德华通过母系血统,继承了丹麦王朝王位;
而始于1066年的英诺曼底王朝,其建立者威廉一世压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爱德华并没有儿子,威廉一世宣称自己继承英国王位,是因为爱德华母亲是其姨祖母,这种血缘联系很勉强但又不可或缺,威廉一世的妻子血统源于盎格鲁-撒克逊王朝,这使得威廉一世死后,其妻所生威廉二世又保留了撒克逊血统。
爱德华|为何欧洲人很注重自己的血统,中国人却不在意,难道血统不高贵?
文章插图
直至之后的金雀花王朝、约克王朝、斯图亚特王潮乃至如今的温莎王朝,英王室的血统传承其实从未断绝,只是远近不同,譬如约克王朝和金雀花王朝开创者便同属法国安茹家族,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继位,号称欧洲祖母,因为欧洲各王室皆与其有或远或近血缘关系。
在地少山多、农耕文明发展条件不足,海洋商业文明取而代之的情况下,欧洲的王室无法像中国封建社会皇族一样,保持对天下的绝对权威。
欧洲的血统论建立在分散贵族制度上,王权与民权、教权更容易形成制衡,教权甚至可以凌驾王权之上,日耳曼人毁灭了罗马帝国促成西欧封建制度出现,但这种制度的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