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十二年齐国之后山东为何再难出雄霸之主?看看古代军事地理常识就知道了( 四 )


读史十二年齐国之后山东为何再难出雄霸之主?看看古代军事地理常识就知道了
文章图片
10:简论关中、河北 , 居高临下 , 为天下之上游 , 西北、东北之边患 , 泰半源于两地 。 山西又为关中、河北之上游 , 自古山西攻河北易 , 河北攻山西难 , 如高欢之并尔朱 , 则追亡逐北之余也 。 刘秀之入河东 , 则所对皆乌合之众也 。 山西的优点是形式完固 , 自成一国 , 应有尽有 , 春秋时晋以此立国争霸 , 缺点是出击不如关中、河北平坦方便 。 山西吕梁、太行包住的中间类似于一个葫芦 , 葫芦腰容易被切断 。 山东似一小关中 , 故齐之地 , 东有大海 , 西有大河 , 南有穆陵关 , 亦非全无险要可守 , 且擅渔盐之富 , 也是根据地的一选 , 后期运河发达 , 更是掐死北方咽喉 , 朱元璋取大都 , 则先定山东 , 断其运道 , 不过确实是利攻不利守 。 洛阳西有崤山、函谷 , 东有荥阳、虎牢 , 北有黄河、孟津 , 南有龙门、伊阙 , 看似天险 , 实为天牢 , 因为从四处险固进至洛阳城下 , 都只须一天 , 战略纵深狭小 , 所以张良反对在此建都 。 后来李世民灭王世充 , 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攻占洛阳周围的据点上 , 等到占领四处险要 , 反而方便唐军阻断救援 , 王世充空有河南、安徽的大量援兵 , 只得做了瓮中之鳖 , 就连来救的窦建德也屯兵虎牢关下 , 被李世民寻机一并灭了 。 唐军河阳之溃后 , 李光弼弃洛阳守河阳 , 就是把史思明关进了天牢 , 任自己揉捏 。 可见洛阳看似天险的迷惑性害人不浅啊 。 此外 , 方城山似在伏牛山与桐柏山交界之处 , 南阳盆地北端 , 而非南端 。 方城以为城 , 汉水以为池 , 比喻说法 , 二地貌似相距甚远 。 楚灭申、邓 , 得方城 , 强则从此进取中原 , 宰割陈蔡郑宋 , 弱则退入方城 , 据此自守 , 晋人悬师在外 , 束手无策 , 且由于山西南下不易 , 晋人行动常比楚人慢半拍 , 直至用孟献子之策筑城虎牢 , 取得战略前沿 。 荀文若曰:昔汉高据关中 , 光武定河内 , 皆深根固本以致天下 。 后汉之世 , 寇恂则比于萧何 , 邓禹则差强张良 , 耿弇则仿佛韩信 , 但又都是缩水版 。 延伸阅读:01:为什么齐国灭亡之后 , 山东省地区再没有作为独立而有重要影响力的割据板块出现过?齐鲁的战略形势就是因为地理吃了亏 。 黄淮海平原一马平川 , 华北一体 , 山东丘陵地势稍高 , 但实在没有资质可以摆脱和燕赵淮泗一体的大格局 。 山西同属华北 。 但西有黄河 , 与同样黄土高原的关中隔断 , 东有太行 , 与河北山东隔断 。 所以北方分裂 , 关中与河北为两个中心争夺北方 , 山西夹在其中 , 谁有了晋阳这个砝码 , 谁就基本稳赢了 。 山东齐鲁不同 。 东边靠海 , 虽是边角 , 但没有秦楚那样大后方战略纵深 。 更加没有肴函那样雄视天下的险要 , 他的命运只能被定格在附属于以河北为中心的关东集团 , 或臣服于以关中长安、河南洛阳为中心的北方、大一统天下 。 偶然有几个例外爆表的超常表现 。 但也就蹦达那么几下 。 但是说齐鲁之地内乏强兵 , 这就太绝对了 。 齐国的崛起 , 占了开发优势、边角地理天然决定 , 以及经济发展 。 最重要的一点 。 齐国开发的好 , 和中原一样甚至后来居上 , 现在也是 , 人口前几的人口资源大省 。 人口分布密集 , 人口资源充足 。 最直观的表象是什么?人口多 , 从事农业人数足够 , 经济发展支柱完备 , 兵员充足 , 一整个逻辑链条下来 , 结果就是军事能力强!岂不闻战国齐技击 , 魏武青州兵乎?综上两点 , 这样一个有强大军事潜力的地方 , 同时又没有险要的地方 , 想控制他怎么办呢?把他分割了!齐鲁地大 。 秦并天下三十六郡 , 齐地分为齐郡、琅琊郡、薛郡三地 。 刘邦出于其他考虑把整个齐地封给了大儿子刘肥 , 希望凭借齐王七十余城的强大力量牵制吕氏 。 后来铲除诸吕 , 内有周、陈勋戚 , 外有齐王宗室 , 朱虚侯居中协调 , 一举事成!齐悼惠王刘肥者 , 高祖长庶男也 。 其母外妇也 , 曰曹氏 。 高祖六年 , 立肥为齐王 , 食七十城 , 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 。 可惜最后帝位没落在齐王支系上 , 给了戍边母家地位低微的代王文帝 。 吕后已经早于文帝开始把齐国瓜分削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