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五月割麦,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重点把握四个问题

唐宪宗元和二年也即是807年 , 白居易36岁 , 此时他入仕不久 , 胸怀大志 , 血气方刚 , 正在陕西的周至县担任县尉 , 主要负责县里的治安保卫和钱粮租税等事宜 。
【爱历史】五月割麦,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重点把握四个问题
文章图片
他虽然没有和刘禹锡柳宗元那样参与永贞革新运动 , 但也是十分关注民生疾苦的 。 当时写的《卖炭翁》就是苦于宫市 , 揭露宦官集团强买强卖的典型作品 。
陕西的五月份天气炎热 , 地里的麦子已经泛黄 , 到了收割的时候 。 白居易来到田间地头 , 他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 , 看到农民忙碌地收割 , 于是深有感触 , 写了《观刈麦》这首诗 。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 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 , 小麦覆陇黄 。
妇姑荷箪食 , 童稚携壶浆 。
相随饷田去 , 丁壮在南冈 。
足蒸暑土气 , 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 , 但惜夏日长 。
【爱历史】五月割麦,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重点把握四个问题
文章图片
复有贫妇人 , 抱子在其旁 。
右手秉遗穗 , 左臂悬敝筐 。
听其相顾言 , 闻者为悲伤 。
家田输税尽 , 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 , 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 , 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 , 尽日不能忘 。
这首诗是叙事诗 , 就是写农民收割麦子这件事 。 但是从结尾诗人的自责来看 , 它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叙事上 , 它与《卖炭翁》一样 , 还是一首讽喻诗 。
作为讽喻诗 , 诗歌反映的社会问题就更尖锐 , 所揭示的主题也更深刻 。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 我们不妨随着诗人的创作思路 ,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重点理解 。
【爱历史】五月割麦,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重点把握四个问题
文章图片
一是 , 诗歌开头描写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
农民一年到头没有空闲 , 到了五月麦子成熟的时候那就更加忙碌 。 诗歌里写出小麦覆陇黄 , 陇就是田埂 , 整个田野都被金黄的小麦覆盖 , 已经看不到土地和田埂了 。
这种开头为后面两家人的出场做了铺垫 , 也造成了悬念 。 小麦丰收 , 农民获利了没有?想到聂夷中的一首《田家》诗 , 六月禾未秀 , 官家已修仓 , 不免又有些担心起来 。
【爱历史】五月割麦,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重点把握四个问题
文章图片
二是 , 用两个劳动场面反映农民的辛苦 。
第一个劳动场景就是有土地的一家人割麦子 。 一家三代人都没有空闲的 , 丈夫很早下地了 , 妻子做完家务 , 和儿子及婆婆来送饭 , 并继续一起割麦子 。
第二个劳动场景是失去土地的贫妇人拾麦子 。 这个妇人提着破旧的篮子 , 抱着婴儿 , 在艰难地捡拾别人遗漏的麦穗 。 前面一家人面朝黄土背朝天 , 辛苦忙碌 。 后面一家人无田可耕 , 没有收成 , 处境就更为悲惨了 。
【爱历史】五月割麦,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重点把握四个问题
文章图片
三是 , 借拾穗者之口指出租税制度的不合理 。
贫妇人说家田输税尽 , 就是因为交租税田地都卖光了 , 现在哪里还有田地可种呢?连一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 , 靠拾麦穗能解决生存问题吗?诗中没有交代她的丈夫 , 有可能就是服徭役去了 。
唐代前期实行的是租庸调的租税制度 , 安史之乱后推行两税制 , 改上交粮食等实物为金钱 。 这样农民只得变卖谷物 , 金钱不够就得出卖土地 。 赋税本来就够繁重 , 现在又多了一层中间商的盘剥 。
【爱历史】五月割麦,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重点把握四个问题
文章图片
四是 , 诗人在愧疚自责里隐藏着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批判 。
诗人看到割麦和拾麦的两家人 , 不禁产生了深深的自责 。 自己没有参加繁重的劳动 , 一年有三百多石的俸禄 , 到年底还有结余 , 这是何德何能呢?
白居易只是一个县尉 , 一个七八品的小官吏 , 尚且如此富足 , 那些大的官宦权贵他们的富庶那就不用说了 。 这些财富都是哪里来的 , 追根溯源就到了这些割麦者 。
【爱历史】五月割麦,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重点把握四个问题
文章图片
白居易是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士大夫 , 他拿着朝廷的俸禄 , 虽然不便于对皇帝和朝政进行直接的批判 , 但对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 对贫富不均和人民的苦难又不能视而不见 , 因此只能进行自责 。
这个自责 , 既是对人民的同情 , 也是对官僚的暗示 , 里面有大文章 。 白居易有一句诗叫作 , 惟歌生民病 , 愿得天子知 。 意思就是要通过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 好让皇帝等社会上层了解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