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大秦帝国的郡县制

其实还蛮多的 , 就先说俩人气较高的秦朝、秦始皇相关的:
大秦帝国的行政区划
中学历史课上我们就学到了 , 秦朝统一天下后在关于继续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上 , 曾经有过一场争论 , 最后是以李斯为代表的郡县制一派取得了胜利 , 秦始皇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 。 而后项羽开历史的倒车 , 又走回分封制的老路 , 所以失败了 , 当然 , 这是后话的 。
如果你想要知道这36个郡都有哪些 , 去翻开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 , 上面他是这么记载的: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 郡置守、尉、监 。
只说了分36个 , 对于是哪36个老爷子其实没给说 , 按说那时候距离秦朝灭亡也就几十年 , 还不至于说就遗失了当时的行政区划 , 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确实不重视吧 , 比较中国史书中最早出现单独的地理志要到200年后班固的《汉书》了 , 这时候可能就真遗失了 , 因为即使开始重视了上面也没写 。
但是 , 要说但是了 , 又过了几百年 , 到了唐代房玄龄的《晋书·地理志》上出现了这么一段:
黄帝则东海南江 , 登空蹑岱 , 至于昆峰振辔 , 崆山防道 , 存诸汗竹 , 不可厚诬 。 高阳任地依神 , 帝喾顺天行义 。 东逾蟠木 , 西济流沙 , 北至幽陵 , 南抚交址 , 日月所经 , 舟车所至 , 莫匪王臣 , 不逾兹域 。 帝尧时 , 禹平水土 , 以为九州 。 虞舜登庸 , 厥功弥劭 , 表提类而分区宇 , 判山河而考疆域 , 冀北创并部之名 , 燕齐起幽营之号 , 则《书》所谓肇十有二州 , 封十有二山者也 。 夏功在于唐尧 , 殷因无所损益 。 周武克商 , 自丰徂镐 。 至成王时 , 改作《禹贡》 , 徐梁入于青雍 , 冀野析于幽并 。 职方掌天下之土 , 以周厥利;保章辩九州之野 , 皆有分星 。 东南曰扬州 , 正南曰荆州 , 河南曰豫州 , 正东曰青州 , 河东曰兗州 , 正西曰雍州 , 东北曰幽州 , 河内曰冀州 , 正北曰并州 。 始皇初并天下 , 惩{乂心}战国 , 削罢列侯 ,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 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郡 , 与内史为三十六郡也 。 于是兴师逾江 , 平取百越 , 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 , 凡四十郡 , 郡一守焉 。
好家伙 , 从黄帝开始 , 一口气把数千年的国家行政区划都给整理出来了 , 那时候你说也没个现代考古学啥的 , 咋滴个知道 , 于是再往上翻翻 , 最早我们从《史记集注》里面翻到一段内容雷同 , 疑似被侵权的受害者:
三十六郡者 , 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 , 与内史为三十六郡 。
那这个受害者是谁?刘宋时的裴骃 , 是不是听都没听过 , 不过他老子肯定很多人知道 , 就是写出了《三国志注》的裴松之 , 基于种种原因 , 陈寿写的《三国志》晦涩难懂 , 一般人读不下来 , 那咋办 , 裴松之决定二次创作 , 就有了这部原书容量三倍的《三国志注》(经评论指正 , 注文内容并不如正文内容多囧rz) , 或许是看老子这套路不错 , 所以裴骃也就来上了这么一本《史记集解》 , 那要扩容就是要把司马迁没说清楚的内容给补上嘛 , 于是郡县的详细划分自然也就成为了目标之一 。
史记(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
2
甭管怎么说 , 虽然裴骃和他的《史记集注》在一般人哪里获取不咋出名 , 不过在同行来说还是蛮权威的 , 不仅咱们前面看见的唐朝官修《晋书·地理志》引用了 , 宋代欧阳忞的《舆地广记》、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元代方回续撰《古今考》 , 以及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 直至明末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全都采用了裴骃对于秦朝郡县划分的这一说法 , 直到……
【历史故事】大秦帝国的郡县制
文章图片
▲里耶古城
【历史故事】大秦帝国的郡县制】2002年 , 在湖南里耶的一口古井之中发现了38000余枚秦简 , 里面大量文字记载提到了几个字——“迁陵洞庭郡简”
【历史故事】大秦帝国的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