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什么,为袁隆平和吴孟超送行?( 二 )


在一个将科技视作第一生产力 , 将创新视作第一动力的社会 , 一定意味着让科学精神存留于人们的内心深处 , 并在社会的角角落落生根发芽 。 这种科学精神 , 可以体现于具体的科技创新工作 , 也可以体现于日常的思维观念、一言一行 。
袁隆平院士大概是当下社会知名度最高的科学家之一 , 但出名也有出名的烦恼 。 此前网上常有所谓“袁黑”和“袁吹”针锋相对 , 争论不休 。 有些人无视历史事实和科学常识 , 对英雄及其成就肆意诋毁、乱泼脏水 , 自然为公众所不齿;也有些人脱离实际无限拔高、无限夸大 , 看上去是赞美歌颂 , 其实与科学家的本意差了十万八千里 , 反倒掩盖了“国士”真正的价值 。
这说到底 , 都是科学精神欠奉的表现——真正理解科学家的人会明白 , 科学家最最在乎的 , 就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求真务实” 。
袁隆平院士也好 , 吴孟超院士也好 , 最可贵的品质 , 都在于对科学问题、科学事业的求真务实 。 这是科学精神的内核 。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内核 , 才有了志在让亿万国人“吃上饭、吃饱饭”的报国志向 , 才有了对每一个生命付出“仁爱之心、责任之心和同情心”的苍生大爱 。 而所有的理想情怀 , 最终又落在具体点滴的行动之中 , 体现于两位九旬老人日复一日在稻田里弯下的腰、握手术刀握到变形的手 。
拿出什么,为袁隆平和吴孟超送行?
本文插图
有人借袁隆平的名义编了一句玩笑话:“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 , 就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 还做成了表情包 , 在网上流传甚广 。 “伪托”名人讲话不值得提倡 , 但其对某种“只闻空谈、不见实干”的现象的讽刺 , 却是发人深省的 。 我们为远行的“国士”送行 , 也为依旧年轻着的科学家们喝彩 , 都为了记住这些“最应该被记住的人” 。 而记住他们的最好方式 , 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求真、务实、心怀社稷、脚踏实地的人 。
【拿出什么,为袁隆平和吴孟超送行?】许多人用“国士无双”评价袁隆平院士 , 他担得起这个称号 。 但如果朝前看 , 我们更期待的是未来“国士有众”——袁隆平和吴孟超们都应当有“精神传人” , 所有人都有机会做这个传人——未必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 , 只要像他们一样踏踏实实 , 做好手中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