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一次节目中,杨振宁说:你我出身不同,莫言机智回应,给国人长脸( 二 )


莫言搜寻自己身边所有能找到的书,将这些知识都吸收到自己的脑子里,化为己用。并且时常翻阅《新华字典》自学生词,那段时间虽然没有良师在侧指导,但莫言阅读量的积累也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侯将相|一次节目中,杨振宁说:你我出身不同,莫言机智回应,给国人长脸
文章插图
成年后的莫言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图书馆去做管理员。这对莫言来说就像是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里,可以尽情肆意地遨游。在这四年的时间,莫言每日废寝忘食地读书学习,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
这段时间里,莫言几乎把图书馆里的千余本书都看了一遍,开始自己尝试着进行创作,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写一些小说,没想到后来真的在文学刊物上进行发表。虽然那时候的文风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对于当时的莫言却是极大的鼓舞。
后来莫言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从此开始走上了写小说的道路。学习期间,他锻炼自己的文笔,四处投稿和请教老师。《透明的胡萝卜》一文的发表使他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
王侯将相|一次节目中,杨振宁说:你我出身不同,莫言机智回应,给国人长脸
文章插图
自此之后,莫言对文学创作更加痴迷,陆陆续续发表了很多小说,并获得一些大师的点评和夸赞。甚至多篇小说获得了极高的奖项,但这些还不足以让他被外界获悉知晓。而莫言也没有被这些短暂的荣誉给打扰,反而更加地潜心创作。
直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中国时,莫言这才走进来群众的视线。而他的作品也对当时的文坛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所有人看着这个似乎像是走了大运的男人,觉得他的成名多少带了些命运眷顾的意思。
莫言确实是一朝揭榜天下知,从一个无名小卒到文坛大师这样传奇性的转变,让我们轻易地忽略他成名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比起那些在文坛声名赫赫,被寄予厚望的作家,莫言无疑是低调的,以至于他成名时几乎没有多少人知晓他。
我们只看到花儿绽放时的美丽,却看不到它背后勤奋的汗水。莫言从一介白丁到一代鸿儒,他也是用来几十年的努力换来的。他痴迷文学创作,用一支笔挥洒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将自己行云流水般的情怀寄于纸上。
王侯将相|一次节目中,杨振宁说:你我出身不同,莫言机智回应,给国人长脸
文章插图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并不懂太多复杂的文学理论,我只是按照自己所思所想那样去创作。”对他来说文学不是程序化的套用,而是自然而然地倾吐。获奖对他来说更像意外之喜,锦上添花更好,没有也不影响自己热爱文学,痴迷创作。
莫言独特的人格魅力
如果说莫老获得诺贝尔奖让我敬佩他的笔尖文学功底,那么他与杨振宁同台的交流问答让我更折服于莫老的人格魅力。面对杨振宁台上有些自持矜贵的问话,莫老能够四两拨千斤诙谐地破解,真是让人很难不喜欢上这位老先生的睿智。
反观这位杨振宁先生的一生,同样传奇的人生履历,却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而就他所提出的出身问题,也是引来了很多网友的不满。大学教授的儿子与农民的儿子,虽然父辈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但也不该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反而杨振宁先生应该想一想,大学教授的儿子与农民的儿子能够坐在一起,这不就更说明作为农民之子的莫言是付出了多于常人的努力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吗?
王侯将相|一次节目中,杨振宁说:你我出身不同,莫言机智回应,给国人长脸
文章插图
杨振宁先生的成才之路尚且有家庭氛围的熏陶,但莫言老先生却是实实在在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勤勤恳恳地走到今天。这样的精神才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灵魂才有高下之别。农民也好,教授也罢,上代人的光环也只是上一代人的。大树底下好乘凉不错,但是却不能避寒。因此位高者不必窃喜,位卑者也不应妄自菲薄。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名满华夏。今朝所受美誉满身那是数十年的学海无涯。先有深厚学识,才能配得上渊博之气。莫言老先生深知此道,就像老先生的底气也来源于他横溢的才华。只有势均力敌才回答得不卑不亢。
莫言一路走来,全靠自己打拼,没有背景,不靠爹娘。莫言老先生的人格魅力闪烁着智者的光辉,也是我们青年要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充实自己的实力,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人生的苦难,少年虽穷但志向不短。
王侯将相|一次节目中,杨振宁说:你我出身不同,莫言机智回应,给国人长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