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全国许多地方,都在举办花朝节活动。
活动内容,有踏春、赏花、穿汉服、投壶、射箭,祭拜花神等等,五花八门,精彩纷呈,非常热闹。
讲真,作为一位历史文化爱好者,我看到这样的景象,觉得很有趣,也甚是欣慰。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那些已经渐渐被淡忘的传统节日,正在回归到大众视野。[赞]
这是什么?
【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花朝节,是什么样子的?】我认为,很显然,这是一种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回归![赞]
前不久有朋友问我,中国古代的花朝节,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现在这样的过节方式,过节习俗,对不对?恰不恰当?
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回复的。
我说:“没有什么恰不恰当,也没有什么对不对的说法,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人们的过节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古代的,毕竟是古代的,现代的,毕竟是现代的,现代人,应该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能一味地追求复古,那才是真正的不恰当。”
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花朝节的习俗,以及过节方式也是不同的。
文章插图
我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花朝节,具体兴起与何年何月?毕竟无从考证。
但是,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已经有花朝节了。
话说早在春秋时期,相传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于是,后来,就把她的生日,附会为:花朝节。
文章插图
这一点,在春秋时期,《陶朱公书》中已经有记载了:
“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陶朱公,是谁?
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范蠡,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来,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
通俗一点解释,就是那位“拐跑”西施,与其泛舟西湖,功成名就,卓然隐退的高人!
这话就有点扯远了,我们继续往下讲。[笑哭]
汉唐时期,花朝节开始流行起来!不过当时这一节日,仅限于士大夫阶层。
也就是说,当时,这一节日,仅仅流行于有钱人、有身份的人中间,平民是不过这节日的,吃饱肚子,才是王道,哪有心思过这门子节日!
文章插图
但是从北宋开始,花朝节不仅流行于士大夫阶层,在民间也十分流行。
诗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云:
“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二月望》中亦言: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
可见,花朝节在宋朝时期已经流行,日期不固定,有二月十二日,和二月十五日之说!
到了明清时期,花朝节依然十分盛行!
文章插图
明朝人刘侗,在《帝京景略》记载道:
“右安门外南十里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入都门、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春老而牡丹、而芍药、而孪枝……。”
上面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明朝时期,北京城里的花朝节已经十分热闹了。
文章插图
清朝时期,河南信阳的《光山县志》中记载:
“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
清人诗人蔡云的一首《咏花朝》,更是红遍大江南北。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这样一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4句话,但是却描绘了清朝时期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花朝节,越往后面,越热闹,越往后面,普及率越高。
文章插图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古代,平民的物质生活是有限的,过花朝节,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像今天一样,身着艳丽的华服,不可能每一个人,都锦衣玉食。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欢团|晨读 | 欢团圆子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eszter|妈妈每周带女儿摘野菜 并利用找到的食材做饭
- 鸡舍|可生食鸡蛋成消费"新宠",它真的安全卫生吗?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