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涛】“处罚仅限摩托车”:用政策调适给“疯狂头盔”退烧 ?| 新京报快评



不是强行干预价格 , 而是用政策调适带动需求一侧的变化 , 本质上 , 也是以市场化的方式给“过热”的头盔产品市场降温 。
▲公安部明确骑电动车不戴头盔暂不处罚 头盔概念股大跌南京聚隆跌停 。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
文 | 佘宗明
头盔价格疯涨之际 , 公安部出手了 。
据新京报报道 , 近期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价格异常上涨 , 公安部表示密切关注 , 要求对头盔价格违法行为依法严查 , 斩断哄抬头盔价格的违法链条 。 公安部还明确 , 6月1日起 , 执法处罚的范围限定为骑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暂不处罚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 , 继续以宣传引导为主 。
从针对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到暂时限定摩托车 , “头盔新政”执法处罚范围的调整 , 无疑是有的放矢 , 也呼应了民众期许 。
近段时间 , 全民最热话题非“头盔涨价”莫属 。 随着“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落地进入倒计时 , 头盔迅速成了新晋网红单品 , 头盔价格疯涨与“一盔难求” , 不断推高着涉头盔话题的热度 。
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就报道 , 调查发现 , 某电商平台销量前十的头盔中 , 9款涨幅超过200% 。 有的网店头盔不到1个月时间价格涨了5到10倍 , 商家还会限购;有的店就连瑕疵品都卖断了货;很多商家则直接显示“无货” , 或销售“期货”、发货日期遥遥无期 。
毋庸置疑 , “疯狂头盔”是供需骤然失衡下的短时现象 。 工商登记数据显示 , 自4月21日公安部部署以来 , 截至5月18日 , 我国共新增了3503家头盔产业相关企业 。 随着产能跟上、供给增加 , 头盔价格回落 , 只是迟早的事 。 所以不必担心头盔会长期“戴不起 , 买不到” 。
▲ 交通新规催热头盔买卖市场 浙江义乌2天接购头盔被骗警情12起。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
从市场维度看 , 头盔价格猛涨是正常景象; 从民生角度看 , 即将开罚与抢不到头盔的矛盾就摆在那 。在此背景下 , 有关方面也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 , 如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推广“买电动自行车送头盔”“买保险送头盔”; 有些地方市监局发布了《关于头盔销售价格政策提醒告诫书》 , 将囤积居奇现象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
这些举措来得很有必要 , 但更多的是着眼于供应端与流通环节 。头盔价格急剧上涨 , 本质上是政策连锁反应向头盔产品市场层面的溢出 , 源于需求量猛增 , 而产能一时跟不上 。而要将头盔价格降下来 , 也需要从需求端发力 。
公安部的政策调适 , 就有利于将陡峭的需求曲线拉得更平缓 , 避免需求瞬时扎堆为“抬价”“炒作”留下巨大空间 。
统计显示 , 我国摩托车保有量在9000万辆左右 , 电动自动车近3亿辆 , 但佩戴头盔率较低 , 以浙江为例 , 佩戴率仅30%左右 。若要短时间内同时满足 , 产能注定承压 。当此之时 , 执法处罚暂时对电动自行车“豁免” , 给其缓冲期 , 也能实现需求分流 , 以过渡期拉长减缓需求猛增带给头盔产品市场的冲击 , 也给产能匹配以时间和空间 。
不是强行干预价格 , 而是用政策调适带动需求一侧的变化 , 对头盔价格猛涨进行“釜底抽薪” , 本质上 , 也是以市场化的方式给“过热”的头盔产品市场降温 。
事实上 , 此次政策调整 , 并不等于搁置安全管理 , 只是在平衡兼顾的基础上顾及了轻重缓急 , 这也跟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戴头盔规定主要限于“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契合 。
某种程度上 , 公安部的政策口径调整 , 也是因时而动、因事而新 。而此类“因时而动”的调整 , 更广谱的价值在于其问题解决思路: 不是直接强力干预市场 , 而是让市场的归市场 , 通过赋予政策灵活性去减少对供需关系的影响 , 增加市场预期稳定性 。这样一来 , 既能确保“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各归其位 , 也能带来更好的市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