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康熙版《平顺县志·山川》记载了这三眼古老清泉的位置:“周公泉,在县南山下。”平顺县建立之初,平顺古八景尚未“出世”,今天平顺县政府正面所对的彩凤山,即为南山。查阅《平顺县志》县域图清楚可知,在明代,这里是平顺县城南门之外,即今天彩凤公园的位置。到康熙年间康编剧《平顺县志》时,这里已被叫成“彩凤朝阳”。
那么,这三眼古井为什么叫周公泉?按照县志记载:“建县之初,潞州守周公讳昊督工”。也就是说,凿挖三眼古井的人是潞州知州周昊!而挖凿古井的原因和用途为“见地方缺水”。
【 三眼|长治拥有三眼500年的古井,你见过吗?今天就细说一下它们的来历】你一定会疑惑,一口井而已,怎会兴师动众,让堂堂潞州知州牵挂劳神,并不顾山路崎岖来到平顺亲自“督工”挖凿?
平顺缺水。青羊村虽比邻百里滩,但百里滩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平时是没有水的。1529年春,大明朝廷圣旨下达,对夏言提议建立平顺县城的奏折予以应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了潞州知州周昊的面前:青羊村没有水源。
文章插图
夏言勘察建县之地时,他也没想到水会成为在此地建县的桎梏。如今朝廷下旨同意在青羊里建县,周昊能因青羊里无水源可用而上奏朝廷放弃在此建县另择地方?夏言在潞州居住的两个半月(或者时间更长)时间里,他与周昊朝夕相处,他们之间建立了超越官场的一种默契。至少,夏言对周昊是非常欣赏的,否则他不会在他给皇帝的《恳祈天恩申明屡降敕旨抚谕兵后残民以安地方疏》中对周知州给予:“近日新调知州周昊,老成练达,深识事机……”这样高的评价。
夏言为潞州人所做的事情,夏言对周昊的赏识,让忙碌的周昊(当时他正在修建潞安府城墙、建立长治县等)义无反顾来到青羊里。他必须做好夏言想做的事情。可以想象,当时的周昊,看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一时也是迷茫的。这位雷厉风行的潞州知州请来“水利专家”对青羊村进行了勘测。史书中仅给我们留下了四个字“步相于此”。“步”为丈量,“相”为观测。但我相信,这是一个不知经过多少测量,甚至经过多次尝试挖掘后的词语!
文章插图
如今来看,周昊选择的凿井的位置是科学的。此地地处南山(今彩凤山)之下,地势最低;大山下方,多有“困山水”(大雨后渗水情况),在此地挖掘,胜算最大。
苍天不负,终于,在某一天,在某个深度,当凿井匠人的双手终于触摸到一把湿漉漉的泥土(或石块)时,一股活水终于喷涌而出!
那一刻,周知州百感交集。他如释重负、心怀喜悦,挥手写下一首《题南山井泉》:“澄澄一碧沁山隗,老我经营亦偶哉。石底混混原有本,源头活活岂知来。濯缨敢谓清风起,洗恶还令俗染回。自是圣功通海渎,故教灵窦应时开。”这首诗是周昊留在潞州任上唯一的诗篇。
一县之民,一眼井哪里够用?他嘱咐,既出了水,即日起再凿井两眼!于是,今天的彩凤公园,才有了错落的三眼古井(现存两口井)。
文章插图
毋庸置疑,三眼井,成为哺育一个新生县城的源泉之一;三眼井,哺育了一方百姓的生活;三眼井,也哺育了平顺近五百年历史。井水汩汩,不绝至今,古井成为了平顺人民近五百年来的饮用之源,直到新世纪平顺通上自来水。
因为井水几百年枯不竭,当地百姓以为神泉。于是百姓传说,此古井可通东海,为东海之眼。多么美好的传说啊!只是,如今平顺的百姓早已不知,这三眼古井,其实有一个不能忘却的名字——周公泉。
康熙十四年的春天,前来南门口汲水的某人,在其中一眼古井旁插下一截柳枝。从此,井畔多了一片绿荫。这片绿荫伴着古井,浓郁到了今天。
举报/反馈
- 低筋面粉|十分钟就可以开吃的快乐,你值得拥有
- 知道多久远的过去,就拥有多广阔的未来——“少年爱读世界史”系列多角度呈现中西方历史文化|读书 | 文景之治
- 益精强志|夏秋交替吃焖饭,促进消化,让你拥有健康好气色
- 斗门|斗门大妈捧着的冰墩墩,谁都想拥有
- 服务站|全网拥有“冰墩墩”最多的人,拿出藏品免费展出
- 茶地|一个卖茶的掌柜,要拥有一片白茶、岩茶、红茶的茶山,很容易吗?
- 费伯|从“画大饼”到拥有十三位诺奖作家:费伯出版社发家史
- 成都大运会|北京小伙20年收集奥运藏品五千件,拥有七八十个“冰墩墩”
- 冬日滋补不上火,这道鸡公煲你需要拥有
- 衢州市政府|中国首个城市NFT发布!666套“衢州城市经典”元宇宙数字藏品,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