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和司马光:谁才是北宋王朝的掘墓人?( 二 )


南宋时期的《神宗实录》和《宋史》认为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元凶 , 大儒朱熹就有“引用凶邪 , 排摈忠直 , 群奸嗣虐 , 流毒四海”之语 。
明代杨慎在《铅丹录》中更是把王安石说成是“古今第一小人” , 他认为:“王安石的变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 。
其实从“富国”和“强兵”这两个出发点来看 , 变法本身是部分成功的 , 熙宁到元丰间国库丰饶 , 收复失地 , 军声微振 , 北宋王朝也因此呈现出一副中兴的势头 。
晚清时期 , 梁启超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 , 说他以“不世出之杰 , 而蒙天下之垢” , 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 , 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 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 , 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
可以这么说 , 在王安石变法之前 , 北宋王朝就像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 , 身上大小毛病一堆 , 基本上处于混吃等死的状态 , 通过王安石的治疗 , 病人身体变好了 , 和邻居打架也能打赢了 , 如果继续坚持治疗 , 病情可能会有所好转 。 可惜的是 , 由于害怕副作用 , 病人和家属中断了治疗 。 最后病人在和新邻居打架中 , 因为自身各种原因嗝屁了 , 家属就把原因归结到医生身上了 , 觉得是当初医生治疗的问题 , 这就有点乱弹琴了 。 正如清人蔡上翔所言:

“荆公之时 , 国家全盛 , 熙河之捷 , 扩地数千里 , 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 。 南渡以后 , 元祐诸贤之子孙 , 及苏程之门人故吏 , 发愤于党禁之祸 , 以攻蔡京为未足 , 乃以败乱之由 , 推原于荆公 , 皆妄说也 。 其实徽钦之祸 , 由于蔡京 。 蔡京之用 , 由于温公 。 而龟山之用 , 又由于蔡京 , 波澜相推 , 全与荆公无涉 。 ”
司马光和“除四害”司马光一生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写了部《资治通鉴》 , 二是反对王安石变法 。
关于变法之争 , 司马光曾说:“光与介甫 , 趣向虽殊 , 大归则同” , 王安石也说:“议事每不合 ,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 也就是说 , 他们之间的争斗不涉及个人恩怨和私利 , 是为国为民的君子之争 。
司马光
但他上台执政后 , 却把新法比之为毒药 , 必须全部废除 。 而实际上 , 新法的一些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
比如曾经备受争议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 , 让国家财政收入得到高速增长 , 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又如“将兵法”等“强兵之法”让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 在和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
曾经极力反对新法的范纯仁、苏轼等人 , 由于目睹新法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好处 , 纷纷谏言:新法不可尽废!户部尚书李常说:\"法无新陈 , 便民者良;论无彼己 , 可久者确 。 \"这句话就如邓公所言 , 不管黑猫白猫 , 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
司马光剧照
但是司马光依旧坚持全面废除新法 , 不管黑猫白猫 , 不管会不会抓老鼠 , 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新法废了一大半 。 带病得知免役法、青苗法和将官法还未废除 , 无限感伤地说:“四害未除 , 吾死不瞑目矣!”最终在他的努力下 , 免役法、青苗法也被废除了 。 气得苏轼在家中跺脚大骂:“司马牛!司马牛!”

史载王安石退居金陵时“闻朝廷变其法 , 夷然不以为意;及闻罢助役 , 复差役 , 愕然失声曰:‘亦罢及此乎? ’ , 良久曰:‘此法终不可罢也 。 ’”对于免役法被废 , 王安石愕然不解 , 你们不是说新法扰民害民吗 , 不是“以人民的名义”来反对我的变法吗 , 而免役法是真正的利民之法 , 已经深入人心了 , 为何你们连此法也要废除了?
其实 , 任何争斗到最后都会变味的 。 司马光曾说“王安石等所立新法 , 果能胜于旧者存之” , 而在实际操作中 , 他不仅不择优劣尽罢新法 , 同时还对变法派进行无差别打击 , 甚至于连变法期间北宋将士浴血打下的疆土都要免费送还西夏 , 一寸河山一寸血 , 司马光此举已经可以上升到“卖国”的高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