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谈历史 秦国惨胜国力空虚,五国因何不趁机会灭掉秦国,秦赵长平之战后

秦赵长平之战 , 被称为历史上秦国统一天下的先声 , 也为秦国定鼎中原奠定了资本基础 。 秦赵两国都是大国 ,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 在打败了赵国之后 , 秦国的军事实力也开始进入低迷期 。 俗话说“趁他病 , 要他命” , 面对着一直霸道的强秦突然歇菜 , 齐、楚、燕、韩、魏五国为何没有趁虚而入直插咸阳呢?事情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原因?如果您想知道 , 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周赧王五十五年四月 , 因为韩国的一个上党郡 , 秦赵两国大打出手 , 而此次战役正是战国两大王牌的巅峰对决 , 战争的胜负将预示着 , 究竟是谁能得到主导战国走向的主动权?
东东谈历史 秦国惨胜国力空虚,五国因何不趁机会灭掉秦国,秦赵长平之战后
文章图片
秦国大军与赵国的军队开始在长平对峙 , 赵国守将廉颇以秦国劳师远征为突破口 , 进行拖延战术 , 企图用粮草不济将秦军拖垮 。 可赵孝成王决意速战速决 , 与秦军进行大规模的决战 , 故此临阵换将 , 将老将廉颇换成了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 纸上谈兵的赵括刚一到任 , 秦军马上让白起担任主帅 , 最终赵括中计导致四十万赵军被秦军俘获活埋 。
人言“伤敌一千 , 自损八百” , 赵国这块骨头啃下来 , 秦国也崩掉了几颗门牙 , 故此只能回国休养生息以备再战 。 此时的秦国国力空虚 , 再无征伐的余力 , 而山东五国却依然兵强马壮 , 他们真的不知道秦国“虎落平阳”了吗?众诸侯都不傻 , 他们当然知道秦国已经成了崩牙褪爪的老虎 , 只要再猛攻一阵 , 起码能让秦国在百年之内再难恢复生机 。 可为何众诸侯却没有动静呢?
东东谈历史 秦国惨胜国力空虚,五国因何不趁机会灭掉秦国,秦赵长平之战后
文章图片
【东东谈历史 秦国惨胜国力空虚,五国因何不趁机会灭掉秦国,秦赵长平之战后】战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 , 曾经在自己的著作《孙膑兵法·月战》中说过:“天时、地利、人和 , 三者不得 , 虽胜有殃 。 ”而山东五国之所以未能趁秦军疲惫时发起攻击 , 正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丝毫不占 , 别急 , 小编这就给大家一一列举 。
1.天不逢时
东东谈历史 秦国惨胜国力空虚,五国因何不趁机会灭掉秦国,秦赵长平之战后
文章图片
秦国地处西北地区 , 曾经在诸侯国中被视作蛮夷 , 可是经过秦国数代明君的经营 , 再加上商鞅的变法 , 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之中最具实力的诸侯国 。 若是百年之前 , 五国方能趁机将其灭掉 , 可在春秋战国烽火狼烟的几百年时间中 , 秦国从“蛮夷”逐步转变为“虎狼之师” , 甚至让其它诸侯国谈虎色变 。
故此 , 即使此时的秦军已经疲敝不堪 ,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秦国还未伤元气 , 此时攻打秦国 , 无疑是捋虎须 , 等到秦国缓过劲来 , 肯定会加倍进行报复 , 众诸侯对此都是顾虑重重 , 因此无人敢于带头挑衅 。
2.地不占利
东东谈历史 秦国惨胜国力空虚,五国因何不趁机会灭掉秦国,秦赵长平之战后
文章图片
秦国被称为四塞之地 , 其地理优势为自己的国家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 秦国的函谷关犹如一扇由内向外而开的大门 , 秦国的军队可以由内向外自由进兵 , 可是诸侯联军却难进函谷关半步 , 这是通过多次战争而证明实践的 。
公元前318年 , 山东五国联军攻秦 , 在函谷关处被秦军阻击 , 秦军出关血战 , 大败之 。
公元前241年 , 楚赵韩魏卫再次攻秦 , 至函谷关处再次陷入苦战 , 随即又无功而返 。
秦国有如此地利保障 , 加上自身的强大实力 , 阻击诸侯联军 , 完全不是问题 。
3.人心不和
东东谈历史 秦国惨胜国力空虚,五国因何不趁机会灭掉秦国,秦赵长平之战后
文章图片
对于攻秦的问题上 , 各国都是心怀鬼胎 , 无论是利益和风险 , 诸侯国都有各自的盘算 , 齐楚燕三国离秦地较远 , 受到秦国的威胁较小 , 而韩赵魏三国则直接面对秦国的兵锋 , 故此弱小的韩魏二国不敢得罪秦国 , 而齐楚燕三国也无心攻打 , 毕竟国土相距较远 , 即使攻下秦国也是给韩赵魏三国做了嫁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