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品读 省会怎么是南宁而不是桂林,广西简称“桂”( 二 )


南宁历来是广西的战略要冲 。 明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 , 对南宁青睐有加 , 赞称:它“外控蛮荒南服 , 有事此为襟喉重地 。 唐置邕管于此 , 为广南唇齿之势 , 宋侬智高倡乱 , 邕州不守 , 而西路遂为鱼肉 。 荡灭后 , 恒以重兵戍守 , 元亦置重兵镇于此 , 以镇压安南 。 明朝用兵田州及经略安南 , 皆建节于此 , 盖地居冲要 , 势所必争也 。 ”说明南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
历史品读 省会怎么是南宁而不是桂林,广西简称“桂”
文章图片
上图_《读史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 , 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
俗话说:“要想富 , 先修路 。 ”唐朝贞观年间 , “渝州(今重庆)人侯弘仁自柯开道,经西赵,出邕州” , 开辟了一条联系西南地区的“邕州道” 。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 , 南宋“五路既陷 , 马极难得” , 被迫从大理购马 , 自邕州道“买马二千四百匹” 。 至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 , 由邕州道购入的马匹猛增至4000余匹 。 唐宋以来 , 南宁的交通优势受到了历代王朝的重视 。
有了道路为纽带 , 频繁的商贸活动盘活了南宁的经济 。 南宋时期 , 朝廷拿出盐、金、银、锦等物资经邕州道进入大理 , 用以“折马价” 。 在明朝 , 邕州道成为桂滇之间的交通要道 , 商贾往来 , 互通有无 。 清朝中期 , 南宁普遍种植玉米 。 当地收获的玉米 , 足以满足桂西地区农民半年甚至全年的口粮 。 南宁的经济价值日益突现 。
历史品读 省会怎么是南宁而不是桂林,广西简称“桂”
文章图片
上图_清朝的广西全图
临危受命的南宁
1858年6月 , 法国着手入侵越南 , 对广西虎视眈眈 , 西南边境的国防形势陡然紧张 。 如此一来 , 位置居中的南宁比桂林更容易管理广西全境 , 同时 , 它离中越边境距离更近 , 为调动军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
相较之下 , 作为省会的桂林 , 偏居广西东北一隅 , 和西部、南部地区路程遥远 。 清末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一点 , 指出:“由桂林派兵前往毗邻越南之地需一月之久才能到达 , 而由南宁派兵前往 , 五六日路程便可抵达 。 ”强敌寇边 , 西南危急 , 南宁的军事价值不言而喻 。
历史品读 省会怎么是南宁而不是桂林,广西简称“桂”
文章图片
上图_清军镇南关布防图
从桂林到南宁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 , 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 , 取得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中为数不多的巨大胜利 。 中法战争期间 , 徐延旭、潘鼎新、李秉衡等三位广西巡抚 , 均驻节南宁 。
民国成立后 , 打破上千年的传统 , 将广西首府历史性地迁至南宁 。 近代学者屠思聪坦言:“邕宁 , 清南宁府始 。 地据郁江上游 , 据全省中枢 , 西控南交 , 南应粤海 , 东顾浔梧 , 北策滇黔 , 大江如带 , 昆仑如砺;昔马援 , 狄青南征蛮夷 , 均驻带于此 , 形势之重 , 自古已然 。 自安南归法 , 边防日亟 。 而邕宁形势 , 随之俞要 , 故今移省会就治焉 。 ”
这一做法 , 顺应了新形势的要求 , 实现了西南边防的稳定 , 促进了广西的全面发展 。
历史品读 省会怎么是南宁而不是桂林,广西简称“桂”
文章图片
上图_康有为(1858年—1927年) , 原名祖诒
【历史品读 省会怎么是南宁而不是桂林,广西简称“桂”】清末康有为有诗云:“桂林片石一枝秀,领袖八桂诸才贤 。 ”诗句道出了广西人杰地灵的精髓 。 看似简单的“桂” , 蕴含着桂林和南宁的风雨变幻 。 建国后 , 广西不断加快经济建设 , 做大做强综合实力 。 2019年广西全区GDP总额21237.14亿元 , 南宁GDP总额4506.56亿元 , 占总数的21.22% , 桂林GDP总额2105.56亿元 , 占总数的9.91% 。 由此断定 , 南宁稳居“广西一哥”的位子 。
文:计白当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