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话历史 与被不停贬黜的晏殊们,没有权力的宋仁宗( 二 )


记里鼓车……四面画花鸟 , 重台匀栏镂拱 。 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 , 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镯 。 一辕 , 凤首 , 驾四马 。 驾士旧十八人 。
(也有一说 , 记里鼓车是龙图阁直学士燕肃在这一年造出来的 , 他还造了指南车 。 《清平乐》第七集里陈熙春说是仿燕肃做的车子 , 就是指南车)对了 , 赵官家未来的重臣们 , 这年终于有两个奋力走上了金榜 , 一个是榜眼韩琦 , 一个是黑炭头包拯 。 公元1028年(天圣六年)七月 , 兴化县历时近二年的捍海堰终于修成 。 因为范仲淹首倡之功 , 乡人感念 , 呼为“范公堤” 。 堤成一月后 , 3000余户离乡背井的农民返回家园 , 从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到宣和元年(1119年)的91年中 , 东台境内再无海潮倒灌之灾 。 这一年 , 范仲淹守丧期满 , 被召为秘阁校理 , 跻身馆职 。 他被召入京是晏殊推荐的 。 晏殊已于这年秋 , 先行奉诏回京了 。 绿叶红花媚晓烟 。 黄蜂金蕊欲披莲 。 水风深处懒回船 。 可惜异香珠箔外 , 不辞清唱玉尊前 。 使星归觐九重天 。 ——晏殊【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 夜来清露湿红莲 。 少留归骑促歌筵 。 为别莫辞金盏酒 。 入朝须近玉炉烟 。 不知重会是何年 。 ——晏殊【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 芰荷香里劝金觥 。 小词流入管弦声 。 只有醉吟宽别恨 , 不须朝暮促归程 。 雨条烟叶系人情 。 ——晏殊【浣溪沙】北归筵上 , 晏殊即席写下这些词 , 离开了应天府 , 归去九重天 。 范仲淹和晏殊北归了 , 柳三变 , 仍在四处漫游 。 漂泊日久 , 他渐感身心疲惫 。 一枕清宵好梦 , 可惜被、邻鸡唤觉 。 匆匆策马登途 , 满目淡烟衰草 。 前驱风触鸣珂 , 过霜林、渐觉惊栖鸟 。 冒征尘远况 , 自古凄凉长安道 。 行行又历孤村 , 楚天阔、望中未晓 。 念劳生 , 惜芳年壮岁 , 离多欢少 。 叹断梗难停 , 暮云渐杳 。 但黯黯魂消 , 寸肠凭谁表 。 恁驱驱、何时是了 。 又争似、却返瑶京 , 重买千金笑 。 ——柳永【轮台子】而隐居西湖三十余年的林逋 , 彻底归去了瑶天洞府 。
众芳摇落独暄妍 , 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 , 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 , 不须檀板共金樽 。
——林逋【山园小梅】
梅花落尽 , 世事消残 。 人间于他 , 算是再无挂碍了 。 但多少人 , 仍需在人世间打滚呢?或为情爱 , 或为功名 , 或为家国 , 或为权势 。 大宋的君王 , 这年已经20岁了 。 61岁的刘太后 , 打算归政于小皇帝吗?似乎是没有 。 公元1029年(天圣七年)六月 , 宫中发生了一场火灾 。 汴京城降大雷雨 , 电光乱掣 , 竟将玉清昭应宫烈烈轰轰的烧了一夜 , 烧成了一片瓦砾荒场 。 灾后 , 刘太后以''兼领玉清昭应宫使管理不严 , 因而发生大火''为名 , 将多次劝阻她想得皇权礼遇的首相王曾罢免 , 贬为青州知州 。 劝阻刘太后的不止王曾一人 。 年底 , 范仲淹、滕宗谅等更多官员以更直接、更激烈的言辞奏请刘太后放弃垂帘听政 , 把军国大权交还给仁宗赵祯 。 《乞太后还政奏》等劄子雪片似飞向玉清昭应宫 , 太后勃然大怒 。 所有上劄子的官员 , 不论是基层、中层还是高层 , 统统享受了贬谪的待遇 。 才回到汴京不久的范仲淹 , 大概冷板凳还未坐暖 , 便瞬间被贬出汴京 , 出为河中府通判 。 正是铁打的汴京城 , 流水的来往客哪 。 有人走 , 就有人来 。 是年 , 柳三变一是思念故人 , 二是倦于漂泊 , 便由江南返回汴京 。 汴京繁华依旧 , 但故交零落 , 物是人非 , 不久 , 他又离开京都 , 前往西北 。 花隔铜壶 , 露晞金掌 , 都门十二清晓 。 帝里风光烂漫 , 偏爱春杪 。 烟轻昼永 , 引莺啭上林 , 鱼游灵沼 。 巷陌乍晴 , 香尘染惹 , 垂杨芳草 。 因念秦楼彩凤 , 楚观朝云 , 往昔曾迷歌笑 。 别来岁久 , 偶忆欢盟重到 。 人面桃花 , 未知何处 , 但掩朱扉悄悄 。 尽日伫立无言 , 赢得凄凉怀抱 。 ——柳永【满朝欢】学霸欧阳修 , 这年也来了汴京 。 欧阳修来汴京 , 是为了参加国子监的解试 。 广文馆试、国学解试几番下来 , 23岁的欧阳修都稳拿了第一名:监元和解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