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文化社绍兴师爷为何能在清朝名利场如鱼得水?( 二 )


正是由于他的勤恳敬业、清正廉明 , 他所处理的案件才令人心悦诚服 。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 , 王辉祖终于通过科举考试 , 出任湖南永州宁远知县 。 任官期间 , 他依然恪守本心 , 洁身自好 , 勤政爱民 。 在当地推广种植 , 兴办学校 , 崇礼尚学 , 本地民风得以改善并且经济也有所发展 。 当地人为感念他的恩德 , 尊称他为"汪佛" 。
文景文化社绍兴师爷为何能在清朝名利场如鱼得水?
文章图片
Δ"绍兴师爷"王辉祖
王辉祖经历了幕道由"良幕化"向"劣幕化"的转变过程 , 当时各种陋规层出不穷 , 贪腐之风日盛 , 吏治日益腐败 , 但是王辉祖从未有过一丝动摇 , 所著之书《佐治药言》正是他对于当时这一社会情况的良苦用心之言 。 由此可见 , 出色的政绩和优秀的人品便是绍兴师爷能在众多师爷中脱颖而出立足于清朝官场的重要原因 。 绍兴师爷的地位日隆
能凭借着自身才华在清朝官场立足根本 , 接下来要做的事自然是稳固地位 , 树立招牌 。 邬思道 , 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他曾效力于官员田文镜 , 田文镜颇受雍正器重 , 邬思道常替田文镜出谋划策 , 起草奏章 , 经常受到皇帝夸赞 。
清代野史有载 , 邬思道曾替田文镜代拟一折参劾权臣隆科多 , 皇帝借题发挥罢免了隆科多 , 并因此对这位神秘师爷刮目相看 , 一时间邬思道成了皇城争相追捧的人物 。 雍正时期 , 恰好清朝统治者需要大量人才来协助建立国家机构 , 稳定社会秩序 , 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来稳固自己的皇朝地位 。 于是文人才子们搭上这班快车 , 纷纷为官作幕 , 受邬思道的影响 , "绍兴师爷"尤其受欢迎 , 成了官场上的"香饽饽" 。 "绍兴师爷"的地位也由此稳固于清朝官场 。
文景文化社绍兴师爷为何能在清朝名利场如鱼得水?
文章图片
Δ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
清朝晚期 ,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 受皇帝号召 , 各地纷纷团练武装 , 曾国藩也成立湘军 。 曾国藩十分重视幕府的作用 , 在他看来"办大事者 , 以多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 他发表的檄文号召道:"倘有血性男子 , 号召义旅 , 助我征剿者 , 本部堂引为心腹 , 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 , 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 , 赫然奋怒 , 以卫吾道者 , 本部堂礼之幕府 , 待以宾师 。 "
这一号召吸引了众多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绍兴师爷 , 才华能力兼备的绍兴师爷 , 常被封疆大吏任用 , 这一时期也使得"绍兴师爷"事业达到顶峰 。 绍兴师爷这一团体的特殊培养体系
绍兴人受儒家伦理影响极大 , 注重家族亲缘、乡缘、师徒传承关系 , 家族成员和同乡之间相互提携形成特殊的地域群体 , 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庞大关系网 , 门路之处互通有无 。 由于师爷的举荐制度存在 , 所以在他乡 , 绍兴师爷便能依靠这一庞大的关系网顺利进入官场 。
除此之外 , 还有遍布各地的绍兴会馆 , 这些会馆大多都具有"准师爷之乡"的性质 , 还有专门培养师爷的幕学培训班 , 为师爷这门事业培养接班人 。 由绍兴师爷许葭村和龚萼编写的《雪鸿轩尺牍》和《秋水轩尺牍》讲述的就是绍兴师爷利用关系网拉帮结派的情形 。 在绍兴师爷这一行当里 , 以"绍兴胥吏"为关系基础 , 师爷间相互提携 , 并且形成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关系户之间互相扶持的传统 , 这一传统让绍兴师爷队伍迅速壮大 , 并得以传承 。
文景文化社绍兴师爷为何能在清朝名利场如鱼得水?
文章图片
Δ"绍兴师爷"泥塑结语
综上所述 , "绍兴师爷"这一特殊群体能在清朝官场中兴起 , 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 , 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对政治人才的急切需求 , 是当时国家政策的需要 。 第二 , 清朝实行僵化的科举制 , 使得有能力者得以善任 。 第三 , 绍兴地区物质资源丰厚 , 重视文化教育 , 为师爷队伍储备了大量人才 , 能源源不断的实现人才输送 。 第四 , 绍兴师爷本身过硬的能力本事和优秀的人品 , 这是获得官场认可的重要因素 。 以及后期由于国家政治局势动荡需要招揽更多的幕僚人才为己所用 , 使得绍兴师爷更加吃香 , 地位日益稳固 , 形成自己独特的招牌 。 第五 , 绍兴师爷之间形成以亲缘关系为核心的关系网 , 这一团体得以传承 。 "绍兴师爷"凭借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在清朝官场如鱼得水 , 混的风生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