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之意李渊为什么要阳为尊隋?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利大于弊,太原起兵后

李渊 , 字叔德 , 生于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 , 卒于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 。 李渊出身于显赫的贵族世家 。 李渊出生在长安 , 七岁时丧父 , 即袭封唐公 。 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皇后是李渊的从母(即姨妈) , 所以李渊与杨坚的关系十分亲密 。 隋炀帝征髙丽 , 遣李渊督运粮草于怀远镇 。 礼部尚书杨玄感在李密协助下起兵反隋 , 隋炀帝杨广以李渊为弘化留守拒杨玄感 , 关右诸郡兵皆受其节度 。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 , 官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 。 两年后 , 又拜太原留守 。
路之意李渊为什么要阳为尊隋?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利大于弊,太原起兵后
文章图片
太原为当时天下的军事重镇 , 隋朝在这里储藏了可供10年之用的布帛粮谷 。 李渊依托地利 , 又利用隋末义军蜂起的客观条件 , 在太原起兵 , 经七八年的征战终于统一了中国 。
李渊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唐王朝 , 巨大的历史功绩不可抹杀 , 特别是他的高超的武略 , 应该还其本来面目 。
太原起兵以后 , 突厥始毕可汗建议李渊自立为天子 , “将佐皆喜 , 请从突厥之言” , 特别是裴寂、刘文静极力支持李渊自立 。 李渊再三拒绝 。 由此 , 才打出了尊隋的旗号 。 用李渊的话说 , 是“逼于时事 , 不得不尔” 。 对阳为尊隋这一点 , 史学界争论颇大 。
路之意李渊为什么要阳为尊隋?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利大于弊,太原起兵后
文章图片
阳为尊隋有它不利的一面 。
在李渊起兵之前 , 隋末的农民起义与贵族豪强起兵都以推翻隋王朝作为宗旨 。 例如瓦岗军就公开提出“亡隋之社稷” 。 这样 , 就可以激发起人民群众对隋王朝的愤恨 , 动员更多的劳苦大众参加到反对隋王朝的斗争中来 。 农民起义军能够迅速壮大 , 成为粉碎旧王朝的主力军 , 靠的就是鲜明的政治目标 。 李渊起兵虽然在实质上是反隋的 , 但他打的旗号是尊隋 , 这与广大人民要求推翻杨氏暴政的愿望是格格不入的 。 劳苦大众一般愿意参加农民起义军 , 而不愿投李渊军 ,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渊军的发展壮大 。 同时 , 李渊的尊隋与农民起义军反隋的政治纲领相冲突 , 极有可能与农民起义军发生战争 。 这后一点没有成为事实 , 主要是李渊加强了与农民起义军 , 特别是与实力最强的瓦岗军的联系所致 。
路之意李渊为什么要阳为尊隋?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利大于弊,太原起兵后
文章图片
阳为尊隋又有它有利的一面 。
众所周知 , 李渊的起兵不是什么农民起义 , 而是统治集团中新兴、进步势力推翻保守、腐败政权的武装行动 。 这就决定了李渊所依靠的对象主要是新兴的贵族、官僚和豪强势力 。 这种集团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即维护自己的特权 , 不断地得到更多更大的新的利益 。 隋炀帝的暴政 , 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 使得新兴势力的特权与利益得不到满足 , 这对他们是一个直接的打击 。
另一方面 , 中国封建社会的贵疾士大夫又普遍地具有浓厚的“忠君”意识 , 因为他们深深懂得 , 自己所得到的任何一点利益 , 都是贤明的君主所赐予的 。 当他们的特权与利益受到损害时 , 更多的只是迁怒于某个皇帝的昏庸、无能 , 希望更立“明主贤君” 。 李渊正是准确地把握了他的同类们的这种政治、物质方面的欲望 , 才打出了尊杨广为太上皇 , 尊杨侑为皇帝的旗帜 。 这面旗帜对劳苦大众没有什么大的吸引力 , 然而对新兴势力的吸引力是广泛而巨大的 。 李渊攻克长安
“正式立杨侑为帝后以书谕诸郡县 , 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 , 郡县长吏及盜贼渠帅氐羌酋长 , 争遣子弟入见请降 , 有司复书 , 日以百数” 。
这些地方贵族、官吏以及部落首领们看到新皇帝即位 , 又有了升官发财的好机会 , 自然要投靠过来了 。
路之意李渊为什么要阳为尊隋?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利大于弊,太原起兵后
文章图片
历史证明 , 每当一个封建王朝行将没落之际 , 中央集权通常名存实亡或是已经崩溃 , 地方贵族、官吏拥政自重 , 具有很大的实力 。 他们为了确保自己在地方割据中的地位 , 都要大修军备 , 用于自卫和扩张 。 他们所控制的武装力量无论在武器装备或战斗力方面 , 并不亚于朝廷的正规部队 , 有些甚至还要超过它 。 这是农民起义军所望尘莫及的 。 李渊的军队在总数上始终比李密、窦建德军要少 , 然而战斗力特别强 , 东征西伐、所向披靡 , 主要得力于这些归顺过来的贵族、官吏所控制的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