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若接受“子午谷之谋”,诸葛亮北伐能否成功?看完笑魏延太傻( 二 )


沈括的估计虽然以宋朝为背景 , 但与三国时代没有质的区别 , 参照意义极大 。 实际上曹魏精于军事者 , 对蜀军的估计正是这样 。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围攻陈仓城 , 魏明帝调张郃率中军救援陇右 , 他恐怕张郃未到 , 而诸葛亮已破陈仓 。 张郃判定蜀军“悬军无谷” , 对明帝说 , “比臣未到亮已足矣 , 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 ”那么魏延给自己的时间是多少?他对诸葛亮说 , 穿越子午谷打到关中最快10天可到 。 显然他压根就没考虑万一失利后退兵的事 , 他把宝押在了就地取粮上 。
他的第二条方案是去曹魏置于横门邸阁的军粮 , 这一套方案其实魏延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 既然你说为国关中无兵 , 那么邸阁的军粮是给谁用的?魏延的就地取粮方案 , 或许寄希望于争粮于民间 , 但魏明帝时代的长安 , 其民情、社情条件对蜀军来说不亚于地狱 。
试举其一例 , 大家看《三国演义》也许会记得杨皋借兵破马超一节 ,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杨皋竟然以少量兵力将马超打得大败 , 曹魏借杨皋的名声与威望 , 让他号召武威等地的居民强制迁徙到长安扶风一带 , 以加强关中的力量 。 当年马超本乡本土军力又十分强盛 , 尚且敌不过杨皋 , 何况魏延 。 此时蜀军远道入侵 , 先不说胜负之数 , 但是争粮这一条 , 蜀军必须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 , 才有资格说征粮于民 。 而一旦蜀军把大部分力量投入到这方面 , 所谓的二十日拿下关中的计划 , 还需要魏军来证伪吗?
蜀军的攻坚能力太弱 。即使魏延全军能够不吃不喝 , 饿着肚子跟魏军玩命 , 但这个命并不是你想玩就能玩的 。 魏延的方案再神奇也避不开一个事实——攻打坚城 。 长安历经两汉 , 其城守之完备 , 非一般小城所能比 , 而蜀军的攻坚能力却令人无法恭维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束后 , 魏大将军曹真预估诸葛亮还会再入口 , 并且极大可能会出陈仓道 , 于是郝昭加固陈仓的城守设施 。 果然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 正如曹真所料 , 一头扑到陈仓 。 当时郝昭仅有兵千余 , 拥众数万的诸葛亮选择了硬刚 。 诸葛亮先后用上了云梯冲车、白尺井栏(类似于脚手架)、地突(挖地道)、填护城河地等方法攻城 , 无奈全部被郝昭破掉 。 蜀军硬攻20多天 , 闻听魏将张郃的救兵将至 , 遂退 。 当然我们并不是借此非议诸葛亮丞相的指挥能力 , 进攻坚城历来不是上策 。
后来司马懿野战不能击退蜀军 , 缓过神来 , 终于选择乌龟战术 , 其实是非常合理的 。 那么话说回来 , 既然属军主力 , 对攻坚都一筹莫展 。 魏延的先锋军有何底气?面对长安和潼关这样的超级堡垒 , 而且魏延带的5000兵都是轻装而进 , 连诸葛亮打陈仓时的云梯 , 他都没有 , 谈何镎潼关破长安 。
潼关挡不住魏军救援关中 。在魏延的设想中 , 东取潼关 , 西下长安 , 两头并举 , 可谓理想 , 这是在战略层面没有什么毛病的计划 。 在战役战术层面就是个笑话 , 最大的问题就是 , 即使蜀军得到两汉20多位先帝的保佑 , 拿下了潼关 , 你确定魏军就进不来了?
我们且把目光回溯到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曹操破马超时 , 马超屯兵塞住潼关 , 企图将曹操拒之于关东 。 这个计划看起来和魏延的打算一样理想 , 凭险而守潼关 , 魏军纵有天大能耐也 , 无法破关而入 。 然而关中边缘数百里 , 潼关只是诸座险关之一 。 进攻关中 , 既可以绕道商洛山直取关中南面的武关 , 也可以北出河东 , 从蒲津渡过黄河进入关中 , 曹操在潼关盛集主力 , 牢牢吸引马超主力于此 , 同时 , 暗中遣徐晃、朱灵率偏师渡蒲津 , 马超北线被破顿时乱了阵脚 , 在潼关一线不断退却 , 不得不缩小防线 , 背靠长安 , 试图同时抵御曹军主力和偏师 。
曹操这种打法是兵多欺负兵少的欺负人战法 。 而到了诸葛亮北伐时 , 这种打法依然成立 , 蜀军能够投送到关中前线的兵力不过数万左右 , 而曹魏每次调兵到关中陇右 , 但是南北军主力就有5万左右 , 再加上闲在关陇诸洲的郡兵 , 数量优势极大 , 魏延即使侥幸拿下潼关 , 又怎能避免当年马超两面受敌的失败命运?所谓偷袭关中不过痴人说梦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