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短短28字的小诗,连用4个典故,写尽边塞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

什么是塞下曲呢?它是古代边塞地区一带的军歌,主要反映了驻边将士们的生活和内心情感。唐代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写过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歌。最经典比如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王昌龄的“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卢纶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李贺的“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等等。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诗,连用4个典故,写尽边塞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
文章插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益的一首塞下曲。李益,字君虞,他青年时代进士登科,却一直仕途不畅。李益最擅长的就是绝句,是唐朝最长寿的一位诗人。他的《江南曲》、《夜上受降城闻笛》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品。李益的这首塞下曲,全诗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写尽边塞将士们视死如归的慷慨激昂,诗中连用了四个典故,三位名将的故事。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诗,连用4个典故,写尽边塞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
文章插图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小诗首句写的是东汉最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的典故。马援为光武帝立下赫赫战功,东征西讨班师回朝后。在盛大的庆功宴上,溢美之声不绝于耳。马援不但没有居功自傲,还慷慨陈词:前方战事未定,我岂能在后方安享太平。大丈夫应当战死沙场,我情愿马革裹尸而还。表达了男儿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报国热情。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诗,连用4个典故,写尽边塞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
文章插图
小诗承句写的是东汉被封为定远侯班超的典故。班超毅然投笔从戎,此后的三十一年之中,他平定西域叛乱,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边疆的安定,百姓国家的和平,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到了晚年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班超才请求回归故土。他曾有句“但愿生入玉门关”。诗人前两句是写为了家国和百姓的安危,守卫边塞的将士们甘愿像伏波将军马援一样战死沙场,不必如定远侯班固一样活着入玉门关。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诗,连用4个典故,写尽边塞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
文章插图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小诗的转句用了只轮不返的典故。据载:僖公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匹马只轮无返者。意思就是指敌方全军覆没,连一个车轮也没有返还。小诗的尾句写的是大唐初年的名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当年唐高宗派薛仁贵西征,与十余万突厥军队对决。在天山迎击敌人先锋部队,薛将军连发三箭,箭无虚发射杀三名将领,吓得突厥部下下马投降。诗人的后两句是写不要放过一个敌人,哪怕是战车的一个车轮也决不让返回沙漠老巢去。还要留下武威的一箭震慑敌人,我们留驻边塞的将士们,要让敌人再也不敢越过天山,犯我边疆。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诗,连用4个典故,写尽边塞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
文章插图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诗,连用4个典故,写尽边塞将士视死如归的豪情】李益的这首塞下曲,用词铿锵凝练,情绪昂扬振奋。借用了马援、班超、薛仁贵三位名将的典故故事,抒发了边塞将士们精忠报国的雄浑气概和誓死捍卫国土的牺牲精神。犯我边境者,虽远必诛。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