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又遇进口件断供风险,武汉一企业三次复工之路,刚亏本保供救护车( 三 )


等到对方第二次复工时 , 自己的库存也消化完了 。 在江铃和博世华域的共同协调下 , 尤照慈也紧急组织13名员工返厂复工 。
抱团取暖共度时艰
武汉博世华域第二次复工持续到3月11日 。 在这期间 , 除了就近的嘉迅汽配等公司 , 穆大川还要协调山东、安徽、上海等地的供货商 。 物流受阻成了最大的障碍 。
以往零部件单次需求量不高 , 物流以拼单为主 。 疫情期间 , 拼单尚未恢复 , 只能协调专车到供应商厂家提货 。
“由于总部是合资企业 , 合规要求很高 , 凡事都要先走流程 。 我们当时能联系到的物流公司 , 并不在供应商名单里 , 要走特殊流程 , 前前后后花了不少精力克服这些困难 。 ”穆大川说 , 专车运费比拼单高了3-5倍 , 当时车源非常少 , 还经历过运费涨了10倍的情况 。
此外 , 转向机生产出来后 , 必须用专车运到江西的一个服务区进行消杀 , 再由江铃集团派车拉走 。
“生产节奏很紧张 , 今天到的零件 , 明天就要用 , 踩着点生产 。 一旦无法及时送到仓库 , 明天可能就要停生产线 。 ”张戈说 。
据张戈证实 , 尽管成本有所增加 , 但是武汉博世华域供应的转向机 , 仍按照之前商谈的价格结算 。
“据我所知 , 有些供应商为了满足供货要求 , 甚至紧急空运进口一些零部件 。 ”张戈说 , 以前物流费用会算在报价里 , 他们不再额外承担 。 疫情中经过双方沟通 , 共同承担了部分物流费用 。
“尽量让供应商少亏一些 , 大家都在不计成本保障救护车生产 。 ”他说 。
上观新闻又遇进口件断供风险,武汉一企业三次复工之路,刚亏本保供救护车
文章图片
对进厂复工员工做检测 。 受访者供图
穆大川保守估算 , 3月11日之前 , 为了支持救护车生产 , 算上运费、员工补助等开支 , 两次复工额外投入八九十万元 , 去掉产品的利润 , 赔了约50万元 。
“公司不能不考虑收益 , 但这时候不能计较太多 , 不能影响到救护车的生产 。 ”穆大川说 。
尤照慈也给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为给转向机提供零部件 , 临时复工将近一个月时间 , 亏了150万元 。
但这位供应商同时坦言 , 即便没有提前复工支援救护车生产 , 企业也会亏损 , “固定资产折旧和员工工资占了大头 。 ”
江铃集团救护车生产的六七百家供应商中 , 100多家位于湖北 , 其中多家提供关键零部件 , “一旦缺了关键部件 , 生产线就要停 。 ”张戈认为 , 疫情期间 , 湖北供应商的支持足够分量 。
公开数据显示 , 湖北汽车产量和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数量 , 均为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 。
“博世华域生产的转向机 , 其他供应商也能做 , 但和车型不匹配 , 重新开发至少要几个月 。 ”张戈表示 。
海外供应链条受阻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向好 , 从3月中旬开始 , 武汉汽车产业重启 。
以东风本田和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为代表的整车企业 , 逐渐恢复产能 。 武汉数千亿元的汽车产业链重新转动起来 。
作为这两大整车企业的供应商 , 武汉博世华域同步开启第三次复工 。
“疫情对工厂影响还是挺严重 , 3月份的产能只能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七八成 。 ”穆大川说 , 工厂往常都是24小时双班制生产 , 旺季时有些生产线每周能开14班 。 现在有的生产线降量 , 一周只开6个班 。
上观新闻又遇进口件断供风险,武汉一企业三次复工之路,刚亏本保供救护车
文章图片
保洁人员在生产车间做消杀 。 受访者供图
“目前整体销售只达到一半 , 很多产品还没开始要货 。 国内订单有所恢复 , 但前景不明 , 我们还在观望 。 ”尤照慈说 。
在穆大川看来 , 遭遇困难时期 , 公司的客户结构优势得到凸显 。
这家公司为武汉通用、东风神龙、广汽本田、长安福特等多个大型整车企业供货 , 有的客户减量 , 有的客户增量 , 能够对冲一些市场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