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又遇进口件断供风险,武汉一企业三次复工之路,刚亏本保供救护车( 二 )


公开资料显示 , 汽车是武汉第一大支柱产业 , 产量在2018年就突破170万辆 , 目前已经形成江夏区、经济开发区和汉南区“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 。
受疫情影响 , 武汉汽车产业陷入“停摆” , 国内甚至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 。
上观新闻又遇进口件断供风险,武汉一企业三次复工之路,刚亏本保供救护车
文章图片
疫情期间 , 武汉博世华域生产经理赵敏清上线顶岗 。 受访者供图
疫情下复工 , 首先得有人 。 对于部分生产线自动化较低的制造业企业来说 , 重要技能岗位的员工一旦缺席 , 就会导致生产中断 。
班长阮应顺 , 在企业首次复工时就充当“救火队员” , 补上了应急生产线上的空缺 。
这位土生土长的江夏人 , 中专学了汽车维修 。
“以前 , 在江夏看到的几乎都是农田和鱼虾养殖场 。 那几年 , 汽车厂子开始多起来 , 外地打工的朋友陆续回来上班了 。 ”阮应顺说 。
从每一道工序到整条生产线 , 再到整个岛屿的所有工序 , 有专业又好学的阮应顺 , 成了一名具备通岗操作的“多面手” 。
刘漂觅介绍说 , 这个岛屿20%的员工具备通岗能力 , 60%-70%的员工可以操作多岗 , “遇到疫情这种特殊情况 , 生产线重启就能快速反应 。 ”
在穆大川看来 , 在这种突发情况下 , 公司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凝聚力 , 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
订单压力层层传导
疫情的持续时间超出张戈的想象 。 救护车的订单持续增加 , 转向机等零部件继续吃紧 。
“以往春节一过 , 上下游如期开工 , 生产接续不存在什么问题 。 今年受疫情影响 , 供应商延期开工 , 订单又多 , 物料库存就出现大的缺口 。 ”张戈说 。
当时 , 疫情还在蔓延 , 江铃集团的生产压力 , 再一次传到了武汉博世华域 , 也传到了产业链上的其他公司 。
2月11日 , 穆大川在隔离满14天后 , 为赶回工厂准备第二次复工 , 从山东坐飞机到上海 , 然后租车开了11个小时才回到武汉 。
对穆大川来说 , 第二次复工还没开始 , 就遇到不小的困难 , “有的员工父母第一次让孩子出来后 , 第二次死活不同意 , 说话比较直 , 就说‘不要命了 , 孩子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 不能再去了’ 。 ”
人事经理刘蓓记得 , 在2月中旬 , 很多家庭聚集性感染病例暴发 , 武汉疫情管控越来越严 , 员工第二次回厂复工 , 下班后不能再回家 , 都统一住在工厂宿舍 。
家住江夏区的员工秦秋实 , 负责车间的设备维修 。 设备重启总会遇到一些故障 , 每次复工都缺不了他 。
第二次去复工那天 , 之前开车接他的同事 , 临时有事去不了 , 他又不想麻烦其他人 , 就骑了15公里的单车 , 花2个多小时才到工厂 。
“父母害怕我出去得这个病 , 感染了还要隔离治疗 , 挺担心的 。 ”24岁的秦秋实觉得 , 不能因为自己耽误救护车生产 , “如果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 , 得失去多少生命!”
那几天 , 刘蓓花了不少心思 , 把公司一道道的防护措施 , 拍成照片和短视频 , 并让员工转给他们的家人 , 希望能打消家人的顾虑 。
上观新闻又遇进口件断供风险,武汉一企业三次复工之路,刚亏本保供救护车
文章图片
第二次复工当天 , 武汉博世华域员工在生产车间合影 。 受访者供图
2月21日 , 武汉博世华域第二次重启复工 。 这次复工的零部件需求量大 , 需要协调上游十几家供应商供货 。
武汉嘉迅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照慈 , 也是在这个时间点 , 从江苏徐州老家赶回了武汉 。
公司距离武汉博世华域只有5公里 , 主要生产转向机的壳体 , 是后者的核心部件供应商 。
武汉博世华域第一次复工时 , 尤照慈的公司尚有部分库存 , 没有同步复工 , 只是安排车辆把产品送到对方厂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