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走投无路之下降唐,李渊欲擒故纵将其杀害( 二 )


李密走投无路之下降唐,李渊欲擒故纵将其杀害
文章插图
武德元年(618年)九月,瓦岗军与隋军在洛阳的残余势力王世充军作战失败。李密到河阳(今河南孟县)去见瓦岗军将领王伯当。本来,李密还想“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以图进取”。这种东山再起的主张,遭到部下诸将的反对。这些人劝李密道:“今兵新失利,众心危惧,若更停留,恐叛亡不日而尽。又人情不愿,难以成功。“李密无可奈何,只得决定前往长安,投靠李渊。其府掾柳燮又极力促进道:“明公与唐公同族,兼有畴昔之好;虽不陪起兵,然阻东都,断隋归路,使唐公不战而据长安,此亦公之功也。”这又说明李渊“卑辞推奖以骄”李密,利用李密,确是他顺利夺取长安,建立唐朝的有效措施。李密于十月带领两万人入关的时候,李渊派人迎接,冠盖相望,隆重异常。李密非常高兴,洋洋得意地到了长安。李渊对李密非常尊重,对话常呼为弟,并将其表妹嫁给李密。但其他人就没有这份待遇了,李密一到长阳,“有司供待稍薄,所部兵累日不得食,众心颇怨”。而且,“朝廷又多轻之,执政者或来求贿”。这种只有李渊一人“亲礼之”的情况,无疑是个阴谋,实际上是蓄意制造事端,借故杀害李密。在政治斗争中,李密和李渊比较,显然是相形见绌。两人于大业十三年(617年)第一次书信来往时,李渊就抓住了李密妄自尊大的弱点,以明里恭维,暗中利用的手段取得了胜利。这时,李密已经自投罗网,当然可以任其摆布了。正当李渊要制造事端的时候,李密却“自负归国之功,朝廷待之不负本望,郁郁不乐”。同时,又认为李渊对他大材小用,对于给他的光禄卿(掌皇宫之膳食的官)职务“深以为耻”。于是,他和王伯当密谋,打算返回山东,利用徐世在黎阳的军队,联络河南一带原有的力量,企图卷土重来。他们向李渊表示,自己愿回山东收抚其部下,帮助李渊攻取东都。李渊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有人不理解李渊的用意,认为李渊此举是投鱼于水,放虎归山。
李密走投无路之下降唐,李渊欲擒故纵将其杀害
文章插图
李渊为了表示对李密的信任,特意为他饯行,并且告诉李密:“有人确执不欲弟行,朕推赤心于弟,非他人所能间也。”李密刚到长安时,李渊视其为上宾,但同时“朝臣又多轻之,执政者或来求贿”,随同李密的军队连饭都吃不上。李密要离开时,李渊和其臣下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不难看出,李渊来软的一手,其臣下来硬的一手,软硬兼施,迫使李密跳入陷阱。封建社会的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臣下无不看其脸色行事,如果李渊要真正抬举李密,其臣下对李密决不敢是另一种态度;其臣下既然敢对李密另眼看待,必然是得到李渊支持的。否则,李渊这个有至尊地位的皇帝为什么对和自己持相反态度的臣下没有任何表示呢?欲擒故纵、谋杀李密李密带王伯当等人离开长安,正要出关的时候,李渊突然命令李密将其部下留一半在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仅带其一半出关。这时,和李密同行的长史张宝德向李渊告密,言称李密将要叛乱。于是,李渊命李密所部慢行,并令李密单骑入朝,更受节度。这时,李密已经到达稠桑(今河南灵宝北)。这种使其中途复返的诏令,不能不使李密感到大祸将要临头。事实上这又是李渊的阴谋,因为张宝德告密是“恐密亡去,罪相及”,可见,他负有李渊要他监视李密的使命。既然李渊派人监视李密,当然,李密的行动必然在李渊的掌握之中。
李密走投无路之下降唐,李渊欲擒故纵将其杀害
文章插图
李密感到形势严重,遂杀了李渊的使者,袭取了桃林(今河南灵宝),然后,“直趋南山,乘险而东,遣人驰告故将伊州刺史襄城张善相,令以兵接应”。唐将盛彦师看清了李密的动向,于山中险要之处设下埋伏。但李密在进山以后,却自以为已经脱险,拥众徐行。不料,盛彦师率唐军突然袭击,李密措手不及,与王伯当等战败被杀。时在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当李渊要利用李密为其牵制关东隋军,以便顺利攻取长安的时候,他用明推奖、暗利用的阴谋手段,欺骗了李密;当他改朝换代取得基本胜利,瓦岗军遭到失败的时候,他又用当面说好话,暗中下毒手的伎俩,杀害了李密。这说明在隋末唐初的复杂环境中,各种力量都在政治上、军事上进行较量,各类人物都尽力施展才能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削弱别人,壮大自己。李渊对李密在明争暗斗中取得胜利,充分显示了李渊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也显示了他足智多谋的政治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