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东城无塔,西城五塔”什么意思?用俗谚解读老北京历史( 二 )


不过西城其他三塔至今保存完好 , 西四万松老人塔还“古为今用” , 塔下小院开了正阳书局 。
“三官庙——不进香火”
北京历史上有多个三官庙 , 但只有东四朝内大街的三官庙因“三官庙——不进香火”的流传 , 让人们记住了它 。
三官庙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 , 名为大慈延福宫 , 因供奉道家的天官、地官和水官 , 故又称三官庙 。 庙不大 , 但一度香火旺盛 , 香客如云 , 据说抽签卜卦最为灵验 。 到了崇祯末年 , 大明王朝垮台前夕 , 李自成的大顺军已兵临城下 , 崇祯十分惊慌、惧怕 , 到三官庙抽签占卜未来吉凶 。 据传说 , 他连抽三次都是“上”字 , “上”原本是吉卦 , 而崇祯因气急败坏和惶惶不可终日而恼怒 , 大骂庙中道士说:“莫非让朕上吊乎?”于是 , 他下旨此庙永远不进香火 , 不许百姓进庙烧香磕头 。
几天后 , 崇祯果然在煤山上吊而亡 , 而且还拉上了贴身太监王承恩 。 崇祯死了 , 留下了“三官庙——不进香火”的歇后语 , 而三官庙至此香火断了很久 , 直到乾隆年间方恢复 。 一个小小的三官庙留下了“不进香火”的歇后语 , 并由此又产生了一个有关的歇后语:“崇祯上吊——叫了王承恩” 。 这句歇后语也是北京土语 , 比喻处境非常困难、窘迫 , 急望得到帮助的意思 。
老北京有“四牌楼东 , 四牌楼西 , 四牌楼底下卖估衣”的俗谚 , 而卖估衣都集中在三官庙东西两侧 。 据《老北京的商市》一书所云:“估衣行分坐店和街头、集市、庙会摆摊叫卖两大类 , 前者称估衣铺或估衣庄 , 后者称估衣摊 。 ”三官庙前的估衣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最红火 , 人们称此地为“估衣一条街” 。 估衣是八成新左右旧衣 , 但不是破烂衣物 , 有些估衣是当铺的“死当” , 也有些是家中死人遗物 。 除摆摊买卖外 , 三官庙两侧还有估衣庄 。 1923年出版的《增订实用北京指南》中有所记载 , 仅三官庙两侧的估衣庄就有永聚成、元顺号、聚盛号等8家 , 至于“雨来散”的估衣摊就更多了 。 老北京估衣摊是时代产物 , 因卫生及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等多种原因 , 1949年之后就渐渐失去了市场 , 这个行业慢慢消失了 。
一座小小三官庙 , 因俗谚与歇后语的流传 , 引出不少故事 , 足见民间口头文学的魅力 。 三官庙目前还有一座大殿残存 , 近年还有所修葺 , 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
老北京的俗谚或歇后语几乎都有典故 。 流传多年的“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就是一例 。 灶君是人们对灶王的尊称 , 正如称火神为火德真君一样 。 崇文门外东花市的灶君庙始建于明代 , 在清康熙年间重建 。 据史料记载 , 该庙门口有一对铁铸的狮子把门 , “这对狮子为一雄一雌 , 均高约0.9米 , 长约1.06米”;“雄狮居左 , 雌狮在右 , 呈半蹲踞状 , 雄狮右前爪下踩一绣球 , 雌狮左前爪下踏一小狮 , 二狮相向对顾 , 风姿雄健 。 ”两个狮子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铸的 , 是康熙年间重建时的产物 。 由于日久年深 , 狮身被香客们摸得光滑发亮 , 犹如涂了一层闪光的黑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