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老大海晏河清:涝灾区变成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原创( 二 )
明孝宗个人生活节俭 , 忙于政事 , 似乎在器用方面并无特殊嗜好 , 也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去欣赏陶瓷 , 更无暇顾及孰好孰坏 。 据史籍记载 , 景德镇御窑厂曾数度停止烧制或减产瓷器 , 因此 , 这个时间虽不算短暂的王朝 , 官窑传世品的品种和数量却都很少 。 弘治青花延续成化的工艺和风貌 , 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 。
明孝宗喜爱素色 , 反映于瓷器上是传世实物 , 绝大多数色泽素净 , 宫中的器用主要以皇帝的活动为轴心 , 任何事物必须以皇帝的需要为第一需要;因皇帝嗜素 , 嗜素之结果 , 导致对素净器皿的广泛使用的需求 , 这是弘治朝瓷器色泽普遍较素的重大原因 。
明孝宗在位十八年 , 他重用李东阳 , 谢迁 , 刘建等名臣 , 采取种种措施减轻老百姓的徭役赋税 , 把本已经衰败的明朝再度复兴起来 。
由于孝宗一朝 , 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 , 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 , 缓和了社会矛盾 , 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 ,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 政治清明 。 后世史家在论及有明一代政事时 , 认为:“明有天下 , 传世十六 , 太祖、成祖而外 , 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 仁、宣之际 , 国势初张 , 纲纪修立 , 淳朴未漓 。 至成化以来 , 号为太平无事 , 而晏安则易耽怠玩 , 富盛则渐启骄奢 。 孝宗独能恭俭有制 , 勤政爱民 , 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 , 用使朝序清宁 , 民物康阜 。 《易》曰:‘无平不陂 , 无往不复 , 艰贞无咎 。 ’知此道者 , 其惟孝宗乎 。 ”洪、永开国 , 姑可不论;仁、宣之治 , 国力强盛 , 至正统以后 , 外有瓦剌之扰 , 内有民变之忧 , 交困之势 , 堪为疲敝 。 至成化朝 , 后宫干政 , 宦官当道 , 朝臣多小人 , 似颓势已定 , 而明孝宗登极之后 , 挽定局面 , 清宁朝序 , 一时间内外无忧 , 后世史家称之为“中兴令主” , 以弘治朝为“中兴之世” 。
这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时代 , 却最符合对于盛世评判的所有公共标准 。 可以把一切属于盛世的公共定语都套用在关于这个时代的评价上 , 虽然那样显得有些枯燥 。 但却足够说明这个时代让人神往之处 。 弘治十八年的故事 , 并不仅仅简单的是一个好皇帝开创一个盛世的故事 , 它更多的是属于一个群体的力量 , 这是一个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生命力重新勃兴的繁荣景象 。
清朝的学者对“弘治中兴”一直争论不休 , 褒扬者有之 , 怀疑者亦有之 。 弘治朝的功过是非 , 有人认为 , 所谓的“弘治中兴”名不副实 , 它只是一个短暂、勉强的"治世" 。
但是 , 受传统思想及自身经历的影响 , 明孝宗仍有一些弊政:如宠信权臣、宦官 , 偏袒外戚、宗亲 , 沉迷佛道、宫廷娱乐等 。 而这些弊政 , 不仅对当朝产生了不利影响 , 也为后来明武宗的腐败埋下了伏笔 。
尽管存在诸多弊政 , 但是 , 明孝宗宽厚仁和的政治品行 , 弘治朝君子众多 , 君臣关系融洽等政治特色 , 却为这一朝带来了美誉 。
【萧家老大海晏河清:涝灾区变成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原创】(本篇完)
- 早晚历史宁当老二,曹操也不敢小看,李典:三国历史中低调的黑帮老大
- 萧家老大但晚景也很悲凉,明朝后宫:虽然张皇后是一夫一妻
- 『杜月笙』得知老婆与人有染,杜月笙处理方式真是一绝,不愧是上海滩老大
- [杜月笙]杜月笙虽是青帮老大,但他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儿子,至今为祖国奋斗
- 【历史的脚步声】道教有太上老君,那妖界的老大是谁?,佛教有如来佛祖
- 铁木真@铁木真为何要杀掉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是想当老大,还是另有隐情
- 萧家老大:言路大开,弘治中兴:宽厚仁和的朱佑樘更新庶政
- 「黄金荣」她才是青帮老大,扶植起上海滩“三大亨”,活了104岁晚年凄凉
- 【萧家老大】得与失如何?,国学浅析:《朱子家训》与《王阳明家训》相比较
- 「萧家老大」成为中兴之主却英年早逝,大明风云:他历经很多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