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济仁汽车评论我们离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多远?,L2普及前夜( 三 )


其中最激烈的便是“L3自动驾驶是不是伪命题”?
当人可以在开车时撒开手、转移视线 , 而在紧急情况下又必须接管车辆 , 这是一件矛盾的事情 。 而如果在自动驾驶启动时发生交通事故 , 更加难以界定责任 。 甚至因为驾驶员在L3自动驾驶下 , 应急反应的时间更长 , L3会比L2更加危险 。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车企放弃L3 , 直接选择从L2到L4的技术路线 。 与此同时 , 也有很多车企包装出L2+、L2.5、L2.99等说法 , 不说是否准确与夸大 , 更像是车企不愿承担责任下打的擦边球 , 是彻头彻尾的营销名词 。
童济仁汽车评论我们离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多远?,L2普及前夜
文章图片
L2解放了双脚 , L3解放了双手 , L4则解放了双眼 。 从L2到L3 , 需要有高精地图的加入;从L3到L4 , 则需要具备V2X车联万物能力 。 对于车企而言 , 这是一个从硬件到软件再到运营的体系力建立过程 。
自动驾驶不只是一个功能 , 而是一个系统化、不断成长的体系 。 这个体系的搭建过程中 , 传统车企整合供应商方案再集成的模式 , 可能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
▎路线选择背后 , 是供应商的重组战局
我们站在行业的角度 , 再来看一下自动驾驶的几种路线选择 。
自动驾驶技术 , 落脚到单车智能上 , 主要涉及感知、规划、控制几个层面 , 包括传感器、处理器和算法 。
传感器有雷达、摄像头 , 多数外采;处理器主要指芯片 , 大多也是外采;算法可能自研 , 起码应该自主掌握 。
童济仁汽车评论我们离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多远?,L2普及前夜
文章图片
特斯拉、蔚来、理想和小鹏 , 可以算是自研的代表 。
特斯拉与Mobileye有过甜蜜期 , 后来分手破裂 , 主要是数据归属和话语权产生分歧 。 最终 , 特斯拉不仅自己做算法 , 还成功自研芯片 。
蔚来与博世也有过合作期 , 但后来又选择了Mobileye 。 只是 , 蔚来自研相对弱一点 , Mobileye提供“黑盒” , 负责感知、规划 , 向外导出接口 , 决策与执行交给蔚来 。
小鹏P7刚刚上市 , 其自动驾驶芯片采用了英伟达Xavier , 感知和算法自我掌握 , 后期体验看效果 。
童济仁汽车评论我们离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多远?,L2普及前夜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这是一个新的战场 。
多数传统车企“摸着石头过河” , 既需要大笔的研发投入 , 也缺乏相应的经验与人才 , 也未必有慢慢发育的时间 。
这个时候 , 一级供应商伸来了橄榄枝 。
理论上 , 供应商的技术储备会更加前瞻一些 , 博世是其中一个 。
吉利、长城、长安、上汽、上汽通用五菱等主流本土车企 , 与博世均有合作 , 上汽通用五菱甚至已是博世全球最大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采购商 。 即使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威马 , 其L2级辅助驾驶系统也源自于博世 。
童济仁汽车评论我们离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多远?,L2普及前夜
文章图片
博世提供的是打包方案 , 包括雷达、摄像头、处理器、算法 , 悉数涵盖其中 。
车企的工作是做本土化、适应化匹配 , 针对方案 , 进行审核测试与验收 。 由于算法不在自家手中 , 在与博世的合作中 , 能够掌握多少核心能力 , 因各家车企而异 。
由于博世的方案完整 , 与之合作的品牌众多 , 依靠规模效应 , L2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成本逐渐被摊薄 , 正在下探到更低价位的车型上 。
童济仁汽车评论我们离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多远?,L2普及前夜
文章图片
自动驾驶仍具备相当高的门槛 , 供应商主导技术推进的局面可能长期存在 , 但话语权也可能越多地倾向于供应商 。
是否要建立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 这需要车企下定足够的决心和勇气 , 还需要股东和资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