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融资千万 他坚持5年的“上天”计划竟与马斯克不谋而合:为32.2亿人接入互联网


铅笔道融资千万 他坚持5年的“上天”计划竟与马斯克不谋而合:为32.2亿人接入互联网
本文插图
过去几年 , 最终前沿的重心一直聚焦在技术突破、产品应用 , 客户需求等领域 。
文丨铅笔道采访人员 刘小倩
这是一个一直被质疑 , 但仍选择坚持的创业故事 。
2016年 , 陈津林提出了一套卫星星座方案 , 这套方案是通过成百上千颗有计算能力的通信卫星形成一个无缝的网络覆盖地球 , 使人们不管在何时何地都拥有高速的互联网服务 。
2016年 , 陈津林提出了一套“高通量星上处理、星上计算及星间链路的低轨互联网星座”的整体方案 。 起初 , 国内行业相关人士并不看好 , 持观望和否定态度 , 但他和创始团队未曾放弃和动摇 。 直到2019年5月 ,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公布于世 , 与陈津林一直坚持并逐步实现的方案不谋而合 。
在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 , 全球还有32.2亿人没有接入互联网 , 甚至没有通信覆盖 , 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
2017年12月 , 陈津林决定把方案变为现实 , 创办“最终前沿”(公司全称北京前沿探索深空科技有限公司) , 希望通过发射低轨卫星提供服务 , 解决在各个场景及偏远无地面网络地区的通信问题 。
陈津林进入的是一个趁着政策东风的赛道 。 2014年开始 , 国家鼓励鼓励民间资本及民营公司进入 , 中国航天正式进入国企和私营齐放的商业航天时代 。
与很多有航天背景的商业航天公司创始人不同 , 陈津林是软件专业出身 , 在海外已经创业成功 , 致力于回国实现航天梦想 。 团队联合创始人都是在国内最强通信、芯片领域有着十数年跨领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尖端人才 , 以及对航天和深空探索有强烈意愿的公司管理、投资领域的梦想家们 。
目前 , 公司已完成有源相控阵天线研发、射频芯片设计完成进入到流片及调整阶段 , 2020年重点倚靠已有迭代优化后的载荷对整星的设计进行调整 , 完成组装和测试 。 2021年上半年进行双星的上天验证 。
2019年1月 , 最终前沿曾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 由铅笔道进行独家报道 。 当下 , 团队正在寻找新一轮融资 , 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更迭 。
注:陈津林承诺文中数据无误 , 为内容真实性负责 。 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 , 已备份速记录音 。
软件工程师挑战商业航天
大二下学期 , 在温哥华留学的陈津林收到家里电话 , “家里经济状况有变 , 下学期准备回国吧 。”父母没有多讲原因 , 但是从电话里 , 陈津林感受到 , 父母顶着他想象不到的压力 。
父亲在他小学就给他买了电脑 , 买的时候父亲也不知道这怎么用 , 但肯定未来大有可为 。 八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琢磨 , 自学编程 , 对计算机的知识如饥似渴 。 进入ubc 学习后 , 有很多计算机课甚至是计算机学科的奠基者来亲自授课 , 陈津林更是像海绵一样 , 疯狂的吸收知识 。 “我不能回去 , 这种对知识饥渴的感觉让我没办法接受 。 ”
为了继续在国外完成学业 , 陈津林那时每天早上5点起床 , 坐1个小时公交 , 先到一所大学上课 , 下午4点左右 , 坐公交赶往另一所大学担任助教 , 上另外3节课 。 两个学期下来 , 14门计算机课程 , 他的平均成绩都是A , 但人也瘦了18斤 。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 ,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极限是自己给自己定的 。 ”此后 , 陈津林从求学到实习 , 再到SAP和AWS工作 , 最后到创办Archiact VR Studio , 聚焦VR 内容发行、制造 , 企业级VR方案等 , 他都在不断挑战自我 。
2014年11月 , 国家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 正式进入民营航天时代 。
陈津林意识到 , 又一次折腾的机会可能已经到来了 , 他想进入通信卫星领域 。 “导航卫星是国家级战略 , 遥感卫星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卫星拍摄图片后下传 , 处理得到有用数据 , 跟数据相关的工作我做了十几年了 , 不想换个领域还做一样的事情 , 通信卫星有很多空间可探究 , 商业航天在这个领域会有较大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