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刘备势力远不及曹操、孙权,诸葛亮却为何选他他在坚持1个原则

公元201年 , 刘备第一次听说诸葛亮这个名字 。 当时他和曹操撕破了脸 , 不得不前往荆州投靠刘表 , 就是在这个时候 , 司马徽向他提起了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 。 六年后 , 深受刘备器重的谋士徐庶 , 再一次向他推荐了诸葛亮 。 当时 , 刘备正面临兴复汉室前路茫茫的重重困局 , 求贤若渴的他当即就去拜访了诸葛亮 。
【爱历史】刘备势力远不及曹操、孙权,诸葛亮却为何选他他在坚持1个原则
文章图片
【爱历史】刘备势力远不及曹操、孙权,诸葛亮却为何选他他在坚持1个原则】那一天 , 在上门第三次的时候 , 刘备终于进入了那间茅屋 。 就是在这里 , 这对被历史称为"圣君贤臣"的君臣第一次见面 , 一个虚心求教 , 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这件朴素甚至稍显破败的茅屋里 , 两个心怀大志的人一起共商天下大事 。 就此 , 有"卧龙"之才的诸葛亮正式出山 , 辅佐刘备 。
但是众所周知 , 刘备无权无势 , 在各方势力中可谓是最差的那一个 , 有大才的诸葛亮为何不选择诸如曹操这样的巨头呢?刘备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三顾茅庐 , 共商天下
公元207年 ,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 说 , "此人可就见 , 不可屈致也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按理说刘备虽比不上曹操袁绍之流 , 但大小也是个人物 , 要找个有才之人也不是什么大事 , 一般不需要主公亲自前往 , 诸葛亮这架子却摆得如此大 , 不像是要投奔于人的 。
好在刘备这人向来是最仁德不过的 , 又求贤若渴 , 甘于礼贤下士 。 于是 , 他便亲自带着人去诸葛亮的住处 , 求取这位贤士 。 不过 , 刘备前后跑了两次都是无功而返 , 直到第三次 , 才见到了诸葛亮的人 。 而当他与诸葛亮交心长谈后 , 他明白 , 这一趟没有白费 。
【爱历史】刘备势力远不及曹操、孙权,诸葛亮却为何选他他在坚持1个原则
文章图片
诸葛亮 , "琅邪阳都人" , 少有大才 , 父母早忘 , 后隐居在隆中 , 不慕荣华 , 不求富贵 。 与他交好之人 , 如博陵郡的崔州平、颍川郡的徐庶徐元直等人都知道他才比管仲、乐毅 , 超出常人许多 , 不是泛泛之辈 。
一首《隆中对》 , 道尽天下局势不说 , 还深刻地分析了刘备相较于其它势力的优劣 , 并且还提出了相应的计策 , 为后来蜀汉政权的建立做了宏观性的蓝图指导 。 而诸葛亮的话确实说到了刘备的心坎上 , 刘备也看出诸葛亮是个值得托付和信赖之人 , 于是 , 二人就此结盟 , 共同成就了一桩君臣之谊的美谈 。
刘备会选择诸葛亮 , 这个不难理解 , 毕竟诸葛亮的才智令人折服 , 但是 , 诸葛亮为何会选择刘备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主公呢?
择主刘备
首先咱们先想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 两个人要结盟 , 做同一件事 , 有两种情况 。 第一 , 两人意见不合 , 其中一人并没有发自内心地想做这件事 , 是被另一人以金钱、权势诱惑或是以亲人等胁迫 。 第二种情况就是 , 二人意见相同 , 都想把这件事做成 , 自然而然地结为同盟 , 同心同力 。 而诸葛亮和刘备就属于后者 。
刘备作为汉室远亲 , 面临天下大乱的情形 , 他想做的事 , 自然是铲除奸佞 , 兴复汉室 。 那诸葛亮呢?他为什么会想要兴复汉室呢?
原因也很简单 , 主要是诸葛亮本人是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 意欲护卫正统的人 。
【爱历史】刘备势力远不及曹操、孙权,诸葛亮却为何选他他在坚持1个原则
文章图片
俗话说 , 群众的眼神是雪亮的 。 从百姓们的行为中 , 咱们就可以看出 , 刘备平日里定然是个仁德之人 。 而当时刘备都已自身难保了 , 却没有舍弃这些百姓 , 反而是一路好好护送 。 由此可见 , 刘备这样的人 , 若是成了天子 , 定然是爱民如子的 , 是个可以跟随的主公 。
不仅如此 , 从刘备三顾茅庐 , 不辞辛劳 , 没有怨言的行为中 , 我们也能看出 , 他是一个礼贤下士而又谦卑的人 , 必定不会不听取有才之人的建议 , 固执己见 。
综合以上原因 , 诸葛亮选择刘备自然就再正常不过了 。 而事实证明他的选择也没有错 , 后来蜀汉政权的建立 , 刘备对他无人能及的信任 , 都表明选择刘备是正确的 。 尤其是刘备临终托孤的那一番话 , 情真意切不说 , 那句"君可取而代之" , 确实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出口 。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佳话 , 确实值得被传颂千年 。
参考资料:柯圆圆,彭艺,储娇.乱世中的智慧人生--试从《三国志》探析诸葛亮择主刘备的原因[J].中国商界,2012,(2):38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