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宋小野史:明朝火炮发展历程,明朝火炮竟已落后而欧洲一百多年

中国在唐朝末年最先发明了火药 , 宋朝时期制造出了管型射击武器 , 直到明朝建立 ,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当时资本主义芽已经开始萌芽 , 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 为明代火器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 明朝长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 东南沿海则受到倭寇侵略 , 统治者变十分注重火器的发展 。 但在明成祖时期火器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保守倾向 , 禁止各地卫所军器局生产火铳 , 只有中央下辖的军器局和兵仗局才有权利制造火铳 , 这个做法导致了明朝火器长期的得不到改良 , 永乐年间设计的火铳在百年后葡萄牙人入侵时候还是没有变化 , 制造技术几乎停滞不前 。 技术工人地位低下 , 制造工艺缺乏与外界交流沟通 , 工艺不但分为各个流派 , 而且也是父子、师徒之间口耳相传 。 遇到灾荒之年 , 工艺就容易失传 。 到了明朝中期 , 火炮技术已经落后于西方了 。
迅雷炮
明宋小野史:明朝火炮发展历程,明朝火炮竟已落后而欧洲一百多年
文章图片
迅雷炮
炮重十余斤 , 炮底至火门高二寸五分 , 火门下一寸左右凿一个大眼,用铁橛钉在地上 , 避免发射时候后坐力把炮车推离太远 。 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炮装火药二两 , 装八两重的大铅子,将炮口垫高一寸,射程可以远达五六里;如果装三钱重的小铅子,射程也可以远达二三里 , 杀伤面积约三五十平方米 。
威远炮
明宋小野史:明朝火炮发展历程,明朝火炮竟已落后而欧洲一百多年
文章图片
威远炮
威远炮是在旧制大将军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 旧制大将军炮炮身围很多道铁箍 , 并没有使用效果且增加了重量 , 射击准度差 。 后来对大将军炮加以改造 , 去掉铁箍 , 改为光素炮身 , 并在装药发火的地方加厚 , 前后加了准星 。 改制后的威远炮分一号、二号两种 。 其中二号威远炮炮身长二尺八寸 , 口径二寸二分,重一百二十斤 。 发射时 , 用火药八两 , 大铅子一枚,重三斤六两 , 小铅子一百,每重六钱 , 对准星门,垫高一寸平放 , 大铅子射程可达五六里 , 小铅子则是二三里;垫高三寸 , 大铅子能达到十余里 , 小铅子为四五里” 。 一号威远炮重二百斤,其口径大小和炮身长度 , 比照二号炮的尺寸大小增加” , 发射时将炮口垫高五六寸 , 装六斤重大铅字 , 可以达到二十里射程 。
佛郎机炮
明宋小野史:明朝火炮发展历程,明朝火炮竟已落后而欧洲一百多年
文章图片
弗郎机炮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从葡萄牙传人 。 弗郎机本是明代对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统称 。 正德末年 , 白沙巡检何儒在来华的西班牙船上看呆了西洋火炮 , 其性能优于当时中国的火炮,于是动员了船内枪炮工匠上岸 , 为中国仿制了第一批西洋火炮 , 故称为弗郎机 。 铜或铁制 , 长五六尺 , 重一千多斤,炮身用木包裹 , 并加铁箍 , 以防炸裂;前后有照星照门 , 借此瞄准可以提高射击精度;炮身安装于炮架上 , 可以上下左右转动 , 以增强炮的机动性;每门有子铳五个,事先将子铳装填好弹药,然后轮流装人母铳内发射 。 明嘉靖年间开始仿制,这是中国最早仿制西洋炮的开端 。 弗郎机本是明代对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统称 。 正德末年 , 白沙巡检何儒在来华的西班牙船上看呆了西洋火炮 , 其性能优于当时中国的火炮,于是动员了船内枪炮工匠上岸 , 为中国仿制了第一批西洋火炮 , 故称为弗郎机 。
虎蹲炮
明宋小野史:明朝火炮发展历程,明朝火炮竟已落后而欧洲一百多年
文章图片
抗倭神器虎蹲炮
戚家军装备的火炮 。 为了便于射击 , 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势 , 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 , 故得名 。 虎蹲炮威力不大 , 类似今天的迫击炮 , 是以曲射为主的火炮 。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 , 这种轻便的火炮炮管薄 , 射程不远(500米) , 适用于山地作战 , 机动灵活 , 由于前装 , 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基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 。 适于在山岳、森林和水田等有碍大炮机动性的战斗地域 。 虎蹲炮创制于明朝嘉靖年间 , 明中叶中国东南山区倭患猖獗 , 在与倭寇的斗争中 , 由于水田里沟渠纵横 , 地形复杂 , 兵器家们根据实际需要创制了虎蹲炮 。 此炮首尾2尺长 , 周身加了7道铁箍 , 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 , 另有铁绊 , 全重36斤.看起来虎虎势势 , 煞是威风.发射之前 , 须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 , 每次发射可装填5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100枚 , 上面用一个重30两的大铅弹或大石弹压顶 , 发射时大小子弹齐飞出去 , 轰声如雷 , 杀伤力及辐射范围都很大 , 特别适用于野战 , 轰击倭寇密集的作战队形 , 有效地抑制其疯狂的攻势.所以 , 在以后的抗倭战争中 , 戚继光的军队里 , 每500人装备3门虎蹲炮 。